奥运会 拆掉思维里的墙( 三 )


文章图片
如何拆除思维的墙?
《史记》有言: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旧闻 。”
意思是说:普通人受习惯制约,容易安于现状;学者常常沉湎于经验,跳不出思维的局限 。
在不断成长的路上,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旧思维、打开新思路,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
如何才能拆除思维的墙?
有书君分享给大家三个小方法:

  1. 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哲学家帕斯卡说:
“人是为了思考才被创造出来的 。”
人和物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物体一成不变,而人可以通过思考进行自我革新 。
遇事时,不妨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
真的只能这么发展吗?真的只有这一种解决方法吗?
时刻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有依据、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才能不盲从、不武断地抓住问题的破局点,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
  1. 主动学习,拓宽认知边界

刘慈欣在《三体》中说过一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 。”
面对升维打击,再多的努力也徒劳无功 。
认知的局限,阻碍着发展的进程 。
有句话说得好:
“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每当你突破一个盲区,就会突飞猛进一次 。”
人的视野和认知,都有边界 。
多经历一些事,多读一些书,多行一段路,你的个体外延才会增大,认知边界才会拓宽,才能为快速发展蓄能充电 。
  1. 行动先行,边做边调整

《时间之书》中有句话:
“你在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
反复踌躇,只会徒增内耗 。
天下之事,很多都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
与其陷入“自我纠结”的漩涡,不如勇敢尝试,大步向前 。
在前进的路上,即使出现了问题,也可以随时停下来调整 。
茫茫旅途,漫长的人生,不断前行,不断调整,才是步入坦途的最佳途径 。
有人说:
“没有任何人可以限制你,除非你自己同意 。”
很多时候,局限一个人的不是环境,不是能力,而是固有的思维模式 。
思维决定命运,一个人能走多远、登多高,取决于他能不能不断打破思维的高墙 。
正所谓:推倒一面墙,人生便多了一条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