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思维的基本过程( 四 )


图式: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主体用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把 *** 整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
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 *** 的认知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 。
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 。
(2)认知发展阶段论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探索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 需要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已有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 。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不可逆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语言迅猛发展,动作图示符号化 , 自我中心主义 。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能够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 。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不再依赖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 , 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假设演绎推理,青春期自我中心,儿童发展思维已接近成人水平 。

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思维的基本过程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儿童思维发展四个阶段是什么?儿童思维发展四个阶段是: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这时婴儿只具有“感知运动性智慧”,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 , 还没出现表象和思维;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并进一步了解到动作与效果的关系等 。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时表象和语言的信号性功能出现,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这大大扩展了儿童的智慧活动能力 。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和“可逆性” , 且自我中心比较突出 。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时儿童有了具体运算能力,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 。“运算”是皮亚杰的智力成长理论的核心概念 。所谓运算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变换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智力程序,而且它是可逆的 。但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时的青少年已有形式运算能力 , 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 。所谓“形式运算” , 是“使形式从内容解放出来”,思维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而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 。如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推理 , 解决问题等 。

运用课件中的语言游戏,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
幼儿语言的发展依赖于交流与运用,在集体情境下,幼儿一起通过操作键盘和鼠标游戏,能更好地促使幼儿进行语言的交流和运用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发现的,他自己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
因此,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中的语言游戏,让幼儿上机操作,边玩边讲 , 将娱乐与教育融为一体,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 , 增强语言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使幼儿在亲自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创造交流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如:故事《小猴盖房子》,在幼儿学会讲述之后 , 让幼儿通过操作,设计自己喜爱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欣赏 。从而在双向互动和多向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了幼儿对语言的交流与运用 。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 学所得” 。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
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