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编辑部聊天室|女性主义者喜欢看言情,有问题吗?( 二 )


【言情|编辑部聊天室|女性主义者喜欢看言情,有问题吗?】言情|编辑部聊天室|女性主义者喜欢看言情,有问题吗?
本文图片

《苍兰诀》(图片来源:豆瓣)
不过 , 今年我也尤为强烈地感受到 , 言情是一种特别“岁月静好”的故事类型——生活顺风顺水的时候 , “充满激情的爱情”尤其容易被认为是生活中最激动人心、最有反叛意味的东西 , 忽视所处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对人的异化 , 进而可能对亲密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 。 当现实生活已经像一部卡夫卡小说的时候 , 言情是能带我们逃避现实 , 但它的平淡庸常也难以掩饰 。 我觉得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读者有些羞于承认自己会看言情 , 觉得它难登大雅之堂的根本原因 。
尹清露:我没看过太多言情小说 , 但看过很多纯爱漫画/电影 , 它们往往不避讳现实残酷、着力描写女性勇敢的一面 , 也许可算是“女性主义言情”吧 。 矢泽爱的《天堂之吻》讲的就是一个颇有才华却局促的少女突然闯进绚烂的时装界、遇见绚烂的恋人的故事 , 只不过女主没有等待爱从天而降 , 而是会在爱中思考和行动 , 或者即使走得慢一点也在逐步前行 。 前两年的纯爱番《恋如雨止》讲述了美少女爱上年上大叔的故事 , 她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各种打直球——写情书、当众表白 , 虽然大叔无法回应少女的心情 , 但是当“爱情雨过天晴” , 两人都有被拯救、焕然一新之感 。 所以 , 我看《苍兰诀》时觉得甜蜜、毫无违和感 , 也是觉得两者的关系平等 , 有成长也有较量 , 而非一方俯视一方承恩 , 也非人们现今热衷的“欲擒故纵拿捏术” 。
董子琪:我一直觉得女主角是女性主义者才吸引人呢 。 九十年代到2000年我看过很多言情电视剧 , 应该是电视上播什么就看什么 , 主要有琼瑶的“梅花三弄”、《新白娘子传奇》、《青河绝恋》还有《情深深雨濛濛》 。 在《情深深》还没有成为显学时 , 我就疯狂着迷 , 还找到了小说《烟雨蒙蒙》来看 , 吸引我的是女主陆依萍的特质个性独立、爱恨鲜明、富有才华又命途多舛 , 这都足以激励我 。 女主被深刻地爱着 , 这是她素质、才华、人格各方面优于他人的证明 , 陆依萍的何书桓可不就是她卓然超群的展现吗?从这个角度说 , 不管她是不是复仇 , 男主确实是她的战利品 。 后来才看到琼瑶说写这部小说时脑海中的模本是《呼啸山庄》 , 她在26岁时想写一部爱情复仇故事 , 所以就成了这部小说 。 所以我是先看的电视剧 , 再看的原著小说 , 接着才看的《呼啸山庄》 。 这是一个由产业下游向上再向上的过程 。
言情|编辑部聊天室|女性主义者喜欢看言情,有问题吗?
本文图片

《情深深雨濛濛》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到很后来我才关注起通俗言情和纯文学之间的区别 , 我感受到十几岁时看琼瑶轻易燃烧的火焰、喷薄欲出的泪水、顾影自怜代入的模式随着时间流逝而失效了 , 也觉得简·奥斯丁笔下的人物与故事确实是更值得推敲的 , 如果有人说简·奥斯丁写的不过是玛丽苏小说 , 这是值得为之争辩的 。 可能是有距离的感情 , 有节制的表达 , 更包罗万象的布置以及不希望以情来摧毁一切经验和规矩?
琼瑶受《呼啸山庄》启发书写《烟雨蒙蒙》 , 确实也提示了我们一件有趣的事 , 那就是正典与流俗之间的微妙距离 。 你看到的电视剧或许是对某部正典的模仿(也许是自认为的) , 而正典更可能是建立在这些通俗作品之上的血肉相连但又品格不同的“近亲” 。 这种区分的意识是如此地强烈 , 《诺桑觉寺》安排女主热爱阅读类型小说 , 又让她怀揣着不切实际的想法闹了大笑话 , 《红楼梦》里贾母也批评才子佳人小说闹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 这都是一种有趣的互文 。 可是如果我之前没有看过那么多言情电视剧 , 听到过无数振聋发聩的“吟霜”以及因不可遏制的激情破坏的家庭 , 可能也无法领会这种从成熟立场的回顾与讽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