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拥有这“三宝”,不必“合群”更能过好余生( 二 )
文章图片
退休后 , 我们都期盼过上岁月静好的余生 , 能够与老伴携手共赴美好的夕阳 。 然而 , 真实的生活却是:“岁月静好是片刻 , 一地鸡毛是日常 。 ”
广场上会看到些不和谐的画面 , 很好的队伍里 , 有人说话刻薄 , 有人做事尖酸 , 还有人因为嫉妒 , 彼此之间谁看谁都不顺眼 , 谁都想在人群里“掐尖” , 最后折腾到动手 , 难堪的是自己 , 愉悦的是别人 。
退休后的修行 , 不仅仅是晨起的早课和夜晚的晚课 , 而是内心的淡然 , 以及平静的心态 。 不论外人如何说 , 我们都要心态好些 , 既可以少生气 , 又能够修行自己 。
《天道》里的丁元英在吃饭前已经给了钱 , 却在吃完后又被要了一次钱 , 他没有争辩 , 而是愣了一下就又给了一次钱 。 退休后 , 修一个淡然的心态 , 看淡看开一切的发生 , 就是余生最好的修行 。 心态好 , 余生也就顺了 。
文章图片
干净的圈子 , 余生活得轻松恣意
雪小禅说:“人到了一定年纪 , 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 , 三两知己 , 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的生活样 。 ”退休后 , 对于人际关系 , 能合得来就合得来 , 合不来 , 那就做泛泛之交 , 别去勉强 , 否则就会受伤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有时候不是你融不进圈子 , 而是圈子不适合你 。 退休后 , 圈子不在大小 , 而在于干净 。 干净的圈子没有是非 , 干净的圈子能够让你安宁 。
卢梭说:“社交场中的闲逸是令人厌恶的 , 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 , 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 。 ”
退休后的我们 , 全身心的沉浸在自己爱好的圈子里 , 忙碌着也是安逸的享受着愉悦 , 比起那些整天家长里短 , 飞短流长的讨论别人的要舒畅 。
退休后 , 我们会遇到很多陌生人 , 既要学会甄别 , 又要给自己的朋友圈断舍离 , 而不必将每个人都请进自己的生命里 , 拥有干净的圈子 , 余生活得轻松恣意 。
文章图片
结语:
朱自清先生曾说:“我爱热闹 , 也爱冷静;爱群居 , 也爱独处 。 这是独处的妙处 ,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
人生就是一趟有来无回的旅程 , 我们要好好享受每一段的风景 。 退休后 , 拥有这“三宝” , 即使我们不那么合群 , 也能过好属于自己的余生 。
健康的身体 , 是余生最大的财富 , 也是享受晚年生活的根本;淡然的心态 , 是余生最好的修行 , 也是晚年舒畅的“保健品”;干净的圈子 , 是余生精神丰盈的境地 , 也是余生活得轻松的“玫瑰园” 。
【退休后,拥有这“三宝”,不必“合群”更能过好余生】余生漫漫 , 愿退休后的你我 , 都有一副无病无灾的身体 , 带着看淡过往的心态 , 在干净的圈子里做自己想做的事 , 珍惜真正值得珍惜的人 , 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 共赴余生山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生起落似新茶 退休后,你会发现,所谓的人脉不过是相互利益往来
- 知乎里有条高赞帖子:“一个人的极简生活 退休后的老人,要学会生活极简,懂得放弃“亲情捆绑”
- 离开老房子大半年的时间 退休后,最珍贵的财富就是健康的身体
- 退休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 退休后,有分寸界限感的相处,才能够感受到幸福的晚年
- 曾志强教授曾说过:做事要趁早 人到50岁后,不要“心比天高”,要学会知足常乐
- 杨绛说:活得通透的人 退休后与老伴携手畅游山水,对健康舍得花钱,享受愉悦晚年
- 生活里 退休后的老人,除了宅家带娃,还可以有更好的活法
- 我们这代独生子女的父母 一场疾病后,被女儿接回家居住一个月,感慨养老还是要靠自己
- 这个世界上 往后余生需要调整心态,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生活里 退休后的余生,最重要的是健康地活着,活出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