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过剩、高校关停,人口如何影响教育,人口下降会影响教育吗?( 五 )


人口分布不均对教育的制约 。我国东部人口过密与西北部人口过少的状况,制约着各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口过密的地方,容易造成教育拥挤现象,如学额过满、教学资源紧张等 。人口过密的社区,还容易形成亚文化群体,青少年往往为争夺生活空间而发生摩擦,甚至出现越轨乃至犯罪行为 。人口过少,造成教育人口分散 。在一些人烟稀少的老少边穷地区,学生上学非常困难 。小学生上学往返一次一二十里地 。同时 , 由于教育人口分散 , 不得不采用复式教学、巡回教学等方式 。这样 , 既妨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
人口问题对教育造成压力,教育对人口问题也存在约制作用 。
约制即约束规制,使之不越出应有的范围,引导其按既定方向发展 。教育约制就是通过教育的引导和规范,从微观层面上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与道德修养水平,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约制自己的行为;从宏观层面上促进教育整体的和谐发展,使之能够主动地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 。教育对人口问题的约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必由之路 。提高人口素质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推广优生学 , 提高先天素质 。要把优生学纳入教育内容,逐步提高人们对优生优育的认识,通过教育宣传把生殖健康与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积极推广到农村地区 。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共同研究影响我国人口健康发展的种种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流行病学因素、社会和行为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种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公共卫生与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政策 。二是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后天培养 。提高各级各类正规教育质量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 。应从切实抓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入手,保证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达到规定的要求,为提高人口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初中后教育既是普及教育的延续,又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 还是社会劳动后备力量的储备所 。提高初中后阶段的教育质量是提高整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各级各类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重任 ,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各类专门人才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而且能极大地推动我国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 。成人是人口的主体,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既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便捷道路 。
其次,教育是控制人口膨胀的重要途径 。控制人口膨胀,应从多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与宣传,综合运用法律、行政与经济等手段;加强科研工作,普及避孕节育知识;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免除独生子女父母的后顾之忧,使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能够贯彻落实 。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选择,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 。因为人们的生育行为是受生育观念支配的,而生育观念的形成,既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 也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有关 。文化程度越低的妇女 , 越容易受诸如“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等旧观念影响 , 结果往往形成早育、多生、贫困的恶性循环 。文化程度越高的妇女,她们往往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工作追求相对较高,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较小 , 易于接受和掌握现代科学所提供的避孕节育方法 , 愿意优生优育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施人口教育,直接影响年青一代生育观的形成 。所谓“人口教育”是指对一定年龄阶段的青年实施关于家庭、社会、国家及世界人口形势的教育,目的在于使他们获得人口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受孕、优生、遗传、营养卫生、生育保健、人口政策等,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计划生育、国家的人口计划的理智态度与责任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生育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