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鸡内金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鸡内金的作用和功效大家知道吗?( 二 )


宽中健脾,本品甘平,归脾胃经,有健脾和胃之功,助运中焦运化升降,可治脾胃虚弱之泄泻,升降失常之反胃呕吐 。
解毒消肿,本品味甘能和缓,性微寒能清热 , 有解毒消肿之力,故《本草纲目》曰:“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 , 牙疳诸疮” 。
固涩止遗 《本草备要》论本品曰:“甘平,性涩” 。又《本草经疏》载本品:“其气通达大肠、膀胱二经 。甘可补益升提 , 涩以收敛固涩,入大肠膀胱 , 能分清泌浊摄约膀胱,有固涩止遗之功,多用治遗尿,遗精等症 。
通淋利尿,膀胱湿热,久蕴不解,煎熬尿液 , 凝为砂石,则为石淋 。《中藏经》曰:“砂淋者,腹脐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宜乎急攻” 。法当化石通淋止痛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鸡内金,鸡之脾胃也,…… 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 。用本品通淋利尿,削坚化石,砂石去,水道通,尿液畅 , 痛可止 。《医林集要》以本品治小便淋沥,痛不可忍 , 其理可知 。
除热止烦《杂病源流犀烛》曰:“内热心烦目烦,故烦者 , 但心中郁烦也……内热属有根之火,其原本于热” 。本品微寒,寒凉泄火清热,烦因热而生,热去烦自止 。故《名医别录》论本品:“除热止烦” 。
敛疮生肌 《本草纲目》载,本品同绵絮焙末外搽 , 治发痛已溃 。发背,乃发于背部肤表之阳性疮疡 , 患处{红,根囊高肿 , 剧烈疼痛,疮面腐烂,形似蜂窝 。本品局部外用,功专病所,化瘀生新 , 解毒泄火,风火毒去 , 疮痈消复 。
散结消瘀,鸡内金,鸡之脾胃,消化水谷之所,善化瘀积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不但能消脾胃之积 , 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 。故临床用治气血瘀滞,经脉不利,痰湿聚结之痃癖、L瘕、闭经等证 。
截疟,疟邪于半表半里,徘徊不去,邪正相争 , 往来寒热 。本品散积化瘀,开结除邪,和解少阳枢机,兼补后天脾胃 。正如《本草纲目》所述用治“小儿疟疾”更效 。
鉴别应用,鸡内金与山楂 , 山楂酸甘微温,鸡内金甘平微寒,均擅助脾健胃,消滞化积,山楂尚可活血化瘀,鸡内金能固涩止遗,同可消积,兼长则异 。
鸡内金的食用方法
鸡内金山药饼
鸡内金30克,干山药100克 , 共研细粉,加入面粉500克,用水和成面团,再加入黑芝麻、白糖,烙成薄饼10张,每天吃1张 , 10天为1个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此饼治疗小儿疳积、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钙、缺铁等 。
鸡内金炒米粉
鸡内金30只,糯米1000克,白糖适量 。先将鸡内金用中火炒至发黄鼓起,质脆时取出,研成细粉 , 过100目筛备用;再将糯米浸泡2小时,捞出晾干,上笼蒸熟 , 再烘干或晒干,磨成粉,过100目筛;将两味混匀,装瓶备用 。每次2汤匙,每日2次 , 可加白糖,用开水冲调服之 , 3个月为1疗程 。此粉补中益气、健胃消食、化石止泻、强健身体,尤适宜于小儿与老人的日常保健,而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有结石、胃下垂者,更为适宜 。
内金生肠(健脾缩尿)
猪生小肠500g,干鸡内金10g,葱丝,姜丝,白糖,盐 , 胡椒粉,香油 , 味精,湿淀粉各适量的,鲜汤50g,黄酒20g,花生油75g 。把生肠剖花刀纹 , 切段;将鸡内金焙黄,研成细末;将锅烧热,放生油 , 待油至七成热时,把生肠倒进爆炒 , 并用铁勺翻动,至八成熟时,把生肠倒进漏勺沥油;原锅下油30g,烧至六成热时,加各类调料 。烧滚后,再把生肠倒进 , 并且加入鸡内金粉,颠翻几下,用湿淀粉着腻 , 淋上香油即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