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国货焕发新生:是情怀还是实力?( 二 )
纽约大秀落幕当天 , “李宁”的微信指数暴涨700%
在“中国李宁”引爆国潮后 , 敦煌等各地名地标持续推出的新国货文创再次走红;随后央视推出的系列节目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彻底带火了这波风潮;同时 , 《哪吒》《流浪地球》《姜子牙》等宣扬中国文化精神的电影获得了刷屏级的热度 。 这一年 , 被经济学界称为“国潮元年” 。 据环球舆情调查中心 , 2018年 , 75.8%的受调查者增加了对国产品牌的消费 。
此外 , 国产品牌的崛起在各大领域都有体现 , 百度与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 , 自2009 到2019年10年间 , 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关注度从38%提升到70% , 其中在电子、汽车、服装等六大领域国产品牌的关注度提升显著 。
此时的“国潮”不再单单局限于“国风”设计的文创产品 , 或是“中国风”元素的服装样式 , 而是国产品牌开始在特定消费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开始引领潮流 。 这距离上一次国货风潮已经过去了20多年 。 1990年代初 , 家电行业的美的、创维 , 日化行业的百雀羚、美加净 , 饮料行业的娃哈哈都在此时的市场上掀起了国货消费的浪潮 。 然而这样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 。 2001年 , 中国加入WTO , 一时间大量的外资品牌涌入国内 , 带来了更时尚的产品设计与更高级的品牌形象 。 他们的出现挤压了国货的生存空间 。 面对铺天盖地的山寨国货 , 人们对欧美的生活方式与商品更是心生向往 。 2008年被称为“山寨元年” , 正如当年文章《我的山寨一天》里描述的那样“早晨洗头之后头皮很痒 , 仔细一看:是瓢柔!先泡上一桶康帅傅方便面 , 抽了一支中萃香烟 , 解闷 。 早餐后 , 穿上报喜乌的外套 , 下楼!到中国石油加油 , 开发票时才知道人家是‘中围石油’ 。 走进了华朕超市 , 商品琳琅满目:司口司乐、娃娃哈、下好佳、脉劫、橙多多……”国货一落千丈的口碑以及“洋货远比国货好”的观念 , 导致多年来 , 国货就在我们身边 , 但如同处在平行世界 , 无人关注 , 没有话题 。 直至今天 , 人们开始意识到 , 国货不再是记忆中的样子 。 而在国货“消失”的数十年间 , 中国实现了经济飞跃 , 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
一起飞跃的 , 还有中国人的自信心 。 上一代人 “进口=好货”的概念逐渐消弭 , 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 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年轻人更是成为了国货消费的主力 。
二、传统国货品牌的翻身仗借着“国潮”风口 , 许多传统国货品牌几经沉浮后焕发新生 。
从熟悉度来说 , 传统国货品牌与老字号有天然优势 。 相较之下 , 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国内新品牌进入市场 , 首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告诉消费者 , 它是谁 , 它是干什么的 , 再试图与消费者建立信任 。 而传统品牌是消费者们熟悉的 , 甚至有口碑 , 有情怀 。 2018年 , 一篇《救救光明》的文章刷屏网络 。 因害怕光明倒闭 , 自称被光明奶大的消费者们纷纷奔走相告 , 要“救”光明于水深火热中 , 引发一波购买热潮 。
而光有情怀是不够的 。 相较于凭借着风口成立的新品牌 , 这些经历过多年大浪淘沙留存到现在的传统国货品牌 , 除了强大的IP , 还有不断在品质上跟上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 才能在不同时代都焕发活力 。
越来越多传统国货企业开始重视产品技术创新 。 从代工生产 , 到进口替代 , 再到走向世界 , 中国品牌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 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已经拉近甚至超过了国际领先水平 。
华为近十年研发投入约730亿美元超过了欧美国家主要设备供应商5G研发投资的总和;格力电器已累计申请专利42419项 , 其中发明专利18911项 , 拥有 24项“国际领先”技术;小米于2017年发布自主研发芯片“澎湃S1” , 成为苹果、三星、华为之后 , 全球范围内第四家拥有同时生产芯片和手机能力的企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氧化人到多少岁开始有老年斑?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早知早好
- 品牌新锐国货橘朵湖北首店落户银泰,新零售开启新国货潮流
- 东西方不老妖姬阿佳妮:统一了东西方审美的长相到底长什么样
- 护肤品女人过了40岁,护肤品别总选小棕瓶,这几款才是公认的抗衰老
- 发量 你适合“烫发”还是“直发”?关键看这三点,选错发型显老又土气
- 穿衣搭配 永远的“周筠”:64岁的张瑜老了也风韵犹存,穿搭更为端庄优雅
- 颜精华女人过了50岁,有条件的,试试这5款护肤品,有点小贵但抗老一绝
- 产品真正值得回购的5款精华液:娇韵诗温和抗老,雅诗兰黛安全有效
- 女神舒淇晒私下素颜照,眼角皱纹和斑都看得见,不美颜磨皮老态明显!
- 直播间沈涛视频展示老婆梳妆台,吐槽囤太多化妆品,老婆:女人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