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杨绛介绍,杨绛 <老王>( 八 )


其实,杨绛文中结语的“幸运的人”,原先是“多吃多占的人”,作者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改动 , 是有她深层次的考虑 。我想,这大概也就是杨绛所说的“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真正原因吧 。
还有一点作为补充:老王这样的一个普通的人,最终让杨绛老人深刻地觉悟出人生的“愧疚”,而她又将这一切质朴地昭示于后人,那又该是后人的“大幸”了 。
《老王》的创作背景:
《老王》这篇文章创作于1984年,作者记述了自己从前和老王在交往过程当中的几个生活片段 , 当值正式文化大革命的时期,杨绛夫妻两人在那个时候吃了不少的苦头,并且被认为是反动学术的权威 。
但是老王并不在乎外界对他们夫妻两人的评价,还是一如既往地尊重这夫妻二人,就这样,老王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杨绛的脑海之中 。
杨绛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度过了那个动乱的年代,她在追忆动乱年代遇到的这些善良的人们 , 在这些人身上更容易让人忽略苦难 。
杨绛这篇文章中的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 。无论是在物质上、生理上,还是精神上,老王都是一个彻底的不幸者 。
可这样的不幸者,却在一个历史时间段里,与杨绛相识 。他们的相识,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他蹬 , 我坐,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只是局限于闲聊,但老王还是极为珍惜这样的一种相识 。
他以自己的方式来传达这样的一种珍惜,文革期间,杨绛的丈夫钱先生一条腿走不得路了,老王送钱先生上医院,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不要钱 。” 
老王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与杨绛一家的交往中 , 他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亲近,杨绛将他视为熟人 , 愿意倾听他的闲话 。
杨绛的女儿也曾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使得他的眼病有了好转 。在他为杨绛一家付出一些劳力之后,还总能得到一些钱的补偿 。
尽管有些时候 , 拿钱并非出自他的本意,但这样的温暖和亲近,让老王孤寂的心灵有了一种安慰 。也正是这样的温情 , 使得老王在自觉与不自觉中 , 获得一种心灵的寄托 。
来源:百度百科—老王
首先,老王的善良是文章的唯一描写内容吗?我觉得不是 。文章一开头就写道:“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这仅仅是写老王的老实善良吗?这其实不仅仅是写老王的老实与善,更是对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的讽刺与控诉 。所以,作者写老王的善良,是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之下--那是一个黑恶的年代 。
其次,老王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那么 , 杨绛一家呢?文章中多次写到杨绛一家如何对待老王,可以看到杨绛一家人的善良,这种善良一直延续到了他们女儿的身上 。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不仅仅写了一个人的善良,而是写一个异常善良的人对另一个异常善良的人的怀念,是写善良的人们在恶的年代里的相互取暖 。
最后,文章中最核心的一句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一句话始终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解 。首先我必须问一句话:杨绛是一个幸运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 。文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放心 。”由此可以窥见杨绛一家人的艰苦不易 。而且我们知道,杨绛一家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受了许多苦,而且先后失去了女婿女儿 。一般的知识分子经历了文革以后都会以自身的不幸去控诉,而杨绛面对老王却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这里面体现出一种对待苦难的态度 。“同是天涯沦落人”,既然如此 , 杨绛一家又对待老王不错,那么愧疚从何而来?这才是这篇文章核心的大问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