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埃尔诺|栾颖新|不仅是一个男人的位置:安妮·埃尔诺的自传性叙述

安妮·埃尔诺|栾颖新|不仅是一个男人的位置:安妮·埃尔诺的自传性叙述
本文图片

《一个男人的位置》 , [法]安妮·埃尔诺著 , 郭玉梅译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2年10月出版 , 89页 , 42.00元
1983年 , 伽里玛出版社出版了《位置》(
La Place
, 中译本标题为“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书 。 这是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第四本书 , 也是其转型之作 。 在这本书中 , 埃尔诺放弃了小说体裁 , 放弃了虚构 , 承认“我”即是作者本人 。 在文风方面 , 埃尔诺抛弃了对美文的追求 , 转向了用词简单且精确、少用比喻修辞的平白行文 。 这本书的主角是埃尔诺的父亲 , 是一位经历了战争与贫困的诺曼底平民阶层男性 。 埃尔诺以回忆为素材 , 用冷静的笔调书写父亲一生的经历 。 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 , 埃尔诺呈现了一个社会阶层的现实 , 她的个人经验因而有了普遍性 。
从小说转向叙述
1967年4月25日 , 埃尔诺通过试讲环节 , 正式拿到中学教师资格证(capes) 。 同年6月25日 , 埃尔诺的父亲阿尔丰斯·杜切奈(Alphonse Duchesne)去世 。 《位置》是从这两件事讲起的 。 在这本关于她父亲一生的书里 , 埃尔诺没有按时间顺序写父亲从童年到老年的历程 , 而是在开篇就写了父亲的死和葬礼 , 之后再叙述父亲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 。 这种叙事安排体现了埃尔诺与父亲之间的联系和疏远:这个男人是埃尔诺的父亲 , 《位置》写的是她的视角观察的父亲的一生;成为文学教师、用标准法语写作的埃尔诺在文化上已经脱离了她父亲所在的阶层 。
在2014年出版的访谈集《真正的地点》(
Le vrai lieu
)中 , 埃尔诺与米歇尔·波尔特(Michelle Porte)对谈 , 她说起父亲的去世对她冲击很大:
我看清了是什么让我跟我父亲疏远了 , 我和我父亲之间的鸿沟不可弥合 。 我意识到自己经历了一场社会适应过程 , 我的情况算是非常成功 。 我爷爷不认字 , 我父亲最开始在农场务农 , 后来当工人 , 再后来开咖啡杂货店 , 而我成了文学老师 。 我和我父亲彻底地疏远了 , 我跟他之间仿佛有一个深渊 。 没法弥补的深渊 。 之后 , 我再也不能用之前那种方式写作了 , 我要写一些我当时还说不清楚是什么的东西 。 很久以后 , 社会学让我明白了我的情况属于“跨阶层者” 。 然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 , 我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词 。
安妮·埃尔诺|栾颖新|不仅是一个男人的位置:安妮·埃尔诺的自传性叙述
本文图片

埃尔诺父母经营的咖啡杂货店旧址(本文照片皆由作者提供)
《位置》是埃尔诺的转型之作 , 然而这种转型并不轻松 , 1982年埃尔诺思考了很多 。 她意识到自己在前三本书里用的是“充满暴力的笔调” , 而“这样下去不行” 。 埃尔诺的写作日志从1982年开始或许并非偶然 。 正是在这一年 , 她开始思索自己该用何种姿态写作 。 2011年 , 埃尔诺出版了这份写作日志 , 名为“黑色工作室”(
Atelier noir
, 2022年再版) 。 正如书名所言 , 对写作的思索仿佛是在黑暗中打转 , 试图找到一个出口 。 在1982年4月22日的写作日志中 , 埃尔诺写道:“我觉得普鲁斯特的比喻很美、很能说明事物的特点 , 然而我在想我是不是真的需要比喻 。 对我而言 , 要表现一种情感、一个场景 , 不一定非得用比喻 。 ”至此 , 我们已经能看到《位置》文风的雏形 。 1982年11月 , 埃尔诺开始写《位置》 , 1983年6月完稿 。
安妮·埃尔诺|栾颖新|不仅是一个男人的位置:安妮·埃尔诺的自传性叙述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