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是什么,请问,“良玉生烟”的具体由来,出处,典故,解释等( 六 )


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是什么,请问,“良玉生烟”的具体由来,出处,典故,解释等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是什么?“蓝田日暖玉生烟” , 说的是在烈日照耀下 , 蓝田玉会生出特殊的玉烟 。当然这种玉烟只有在特别留意的时候才会发现 。
——————————————————
蓝田玉早在和田玉出世以前 , 就誉满中华了,因之当地被命名蓝田县 。历代诗人咏蓝田玉的佳句颇多,尤其是玉豁生《锦瑟》诗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句,不但赞美了遐迩闻名的蓝田玉 , 还隐含着有关蓝田来历和特征的美丽传说 。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蓝田这块地方还没有县治相大的市镇,当然也还没有蓝田这个美名了 。那时当地终南山的古驿道旁有一座小小的山庄,山庄里有一位名叫杨伯雍的年轻书生,他家境欠佳,只得一面种点薄地 , 一面读书自娱,虽清贫淡泊,倒也自得其乐 。
在种地和读书吟诗之余,他还好游历,家乡周围美丽的山川、古老的驿道是他经常涉足的去处 。他看到烈日下风尘仆仆的旅人、商贾、驿卒、工匠和僧侣等汗流满面、焦渴难忍的样子,心中十分不忍,而山头之上的长长驿道却没有一处泉水可饮 。于是他在山头驿道旁搭了一间草蓬凉亭,供来往的路人们歇息,又从山间远处担来甘泉之水供人们解渴 。有人不习惯饮生冷之水,他又在草亭旁盘起了土灶,安上了大锅,砍柴烧水供路人们饮用 。后来,他觉得自己来回跑路耽误功夫 , 便干脆搬到山头草亭内居住 , 每日天刚亮便担水、烧汤,以待路人 。当他看到路人们喝了甘泉水,解了焦渴之苦时,便揩着汗满意地笑了 。寒冬腊月,他也担雪烧汤不辍,带给了路人象阳春一般的暖意 。
冬去春来,寒暑易节,杨伯雍在终南山上供人饮水已经三年了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 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收过路人一分一文的酬劳,遇到饥寒潦倒于途的路人,他还慷慨相助呢,因此,家中的一点点薄产也已贴赔殆尽 。有人讥他为“书痴”、 “积小善而无远志” 。他却豁达大度地说: “财帛者,过眼之烟云也;以之济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眼看已到三十而立之年 , 他却一不着意于仕途,二不急于娶亲成家 , 仍然助人如故 。
一天,有一位贫苦潦倒的老人,在草亭前摔倒在地,口吐白沫,伯雍见了,急忙将他扶入草亭,给他洗脸、擦身、打扇、喂水,把老人救活过来 。他又端出自己的中饭让老人吃,自己则咽唾忍饥 。老人狼吞虎咽地吃完,又连饮了三碗汤水后,不知从哪儿拿来一斗碎石子儿来 , 递给伯雍说:“把这些石子种到地里 , 能够生长宝玉,你还能因此而娶得一位好媳妇,快收下吧!”伯雍正待推让,忽然老人不见了,只留下自己脚前的那斗石子 。
杨伯雍依老人所言,把那斗石子种子山间田地中,果然得到不少巨大而晶莹的玉石 。他同样不把它们全部视为已有 , 经常用来周济贫困,解人危难 。
这时期内 , 他听路人们纷纷传说右北平徐公有位待嫁的女儿,十分美丽端庄,聪颖贤慧,许多人上门求婚,徐公皆不应允,杨伯雍听说有这么好位姑娘,心中非常爱慕,便抱着试一试的愿望,上门求婚 。徐公说,如果他能拿出一双白壁来作聘礼,可以立即把女儿嫁给他 。杨伯雍从种玉的田里取了五双白壁,作为聘礼送与徐公,这样就得到了称心如意的妻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