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认为,诗歌天工、清新才美 。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中说:“诗画本一律 , 天工与清新” 。天工是指自然入妙,浑然天成,自然地表达事物的个性和人物的思想情感 。清新是指诗格清绝,气韵清美,又要有新意 。这些前人都有所论述 。
苏东坡的枯淡论是其独创,主要表现在对陶、柳一派诗的评论上,如《评韩柳诗》一文:
“柳子厚诗 , 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 , 而温丽靖深不及也 。所贵乎枯淡者,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 。’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 。”
这是直接提到“枯淡”之处,也是对“枯淡”的最直接解释 。“外枯而中膏”,是指诗表面上平淡无奇,而表现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似淡而实美” , 是指外形质朴而实际上蕴藏着华美的文采 。他提示了平淡诗风中内与外、浓与淡之间的辩证关系 。
苏东坡的词论较之诗文言论要少得多,主要表现在对词的性质的认识 , 对词派风格的创新 , 以及如何看待词与声律的关系等问题上 。他认为词是一种协音律的长短句诗 , 在《祭张子野文》中说“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 。得之惊喜,试勉继之”,说明词与诗的关系 。他主张词有不同的风格 , 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他“以诗入词”,创立了豪放派词 , 为单一的词坛刮了一阵强劲的狂风 。在词和声律的关系问题上,他首先是主张词就声律的,为了适应所表达的内容 ,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打破原来声律的限制 。从词的发展角度看,这些观点都有积极创新的意义 。
苏东坡的文论有继承,也有发展 。在散文的思想内容及社会作用上,他和唐宋其他古文家一样,主张“以体用为本”,要求文章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生活的矛盾,要补于世而适于用 。在散文的创作规律上,他主张“文以达意” 。他认为“达意”必须以意为先,“有意而言 , 意尽而言止者 , 天下之至言也”(《策略一》),然后“词至于能达”,使“文”和“意”统一起来 。在散文风格上,他崇尚自然畅达,反对“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前面所引的《与谢民师书》和《自评文》中都有所论及;他还主张风格的多样化,鄙弃王安石“好使人同己”,提倡不同作者有不同表现 。
苏东坡所提及的文学见解 , 有很多是学习前人的成果 , 但是他并未受它的局限,从自己的文学创作实际出发,对创作中的问题进行探索,才有了自己的创见 。这些见解至今还具有启示作用 。
(五)佩芷芳荪东坡名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一生贬谪,一生写作,虽然他自言“平生文字为吾累”,可他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他的作品是时代的呼声,内心的呐喊 , 一生心血的结晶 。他的文学创作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
他非常重视文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除了“苏门四学士”外,他还热情向不少后辈传授自己的写作经验,扩大自己的文学影响 。他的诗、词、文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和复杂 。苏诗为明代公安派作家推崇,借以反对“诗必盛唐”的前后七子 。清代的钱谦益、查慎行也都受苏东坡的影响 。他所创立的豪放词派为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所继承,在辛弃疾前后涌现了一大批爱国词人,如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形成了属于豪放派的辛派词风 , 直到清代,陈维崧、蒋士铨等人都效法苏辛 。至于苏东坡的散文也为后世文章家所崇尚 。他的小品文在文学上影响更大 。明代公安派在标举“独抒性灵”反对拟古主义时,就从苏东坡的《东坡志林》中学习抒情小品的写作 。在清代袁枚、郑板桥的散文中 , 也可以找到承袭的线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3月25日福建今明两天强对流来袭 南平龙岩等地将现暴雨局地大暴雨
- 金丝玉是什么玉,金丝玉是什么玉
- 绵阳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深夜“打卡”,四川白水河时隔6年又再现野生大熊猫了?
- 龙岩旅游必去十处景点,龙岩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点
- 大理岩矿物成分,砂岩和大理石中含有哪些矿物呢?
- 岩棉保温板人工多少钱一平方 岩棉板外墙保温施工工艺流程
- 岩茶有哪些品种,岩茶有哪些品种
- 白水洋在福建什么地方,白水洋在哪里?
- 十大龙岩好玩的地方排行榜 龙岩最好玩的地方推荐
- 死火山里面有岩浆吗 死火山里有没有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