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白水岩文言文翻译,记游白水岩中浴于汤池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五 )


苏东坡的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以诗入词,使词从花间尊前步入广阔的社会人生,可以像诗文一样表现更广泛的内容,怀古、咏史、谈禅、说理、记游、言志、感时伤世无所不包 。他的一些词抒发了爱国激情和政治抱负,如《沁园春》(孤馆表灯)“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书生意气,慷慨激昂,抒发自己抱国之志 。苏东坡还写了一些怀古词,都是有感而发,将历史人物和事件与自身遭遇糅合为一体,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牢骚 。如向来被认为最能表现其风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者描写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借古代英雄感叹自身的失意;后者借助琼楼玉宇的想象,通过“高处不胜寒”的天上与人间现实对比,反映作者对现实不满,想要超脱尘世,却依然热爱人生的矛盾 。这两词表现了苏东坡洒落的襟怀和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苏东坡的词中还有一部分词是咏物的 。如著名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咏杨花,《南乡子》(寒雀满疏篱)咏梅,《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咏榴花,《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咏芳草 ,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咏松,《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咏橘等 。农村题材也首先由苏东坡带入词中,如在徐州时写的一组《浣溪沙》塑造了农夫的一系列形象,提示了下层劳动者淳朴善良的品格,对秀丽迷人的田园风光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风情加以生动描绘 。另外苏东坡的悼妻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怀弟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别友词《南乡子》(回首乱山横)等,也都表现出词人真挚、博爱的情怀 , 从另一个侧面补充和完善了词的言情功能 。
苏东坡的词还提高了词的品位 。在苏东坡之前,词是作为音乐的附庸,从花间以来 , 就被视为“卑体” , 始终没有能摆脱“艳曲”的束缚,苏东坡首先冲破“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把诗的题材引入词中,使词发展为既可言情,又可言志,庄媚兼有的文体,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词的品位 。如前所述的《江城子》、《念奴娇》等篇一改软媚的旧习,气象高华,境界开阔,足与历来言志诗、怀古诗相匹配 。其次,苏东坡还把“理趣”引入词中,提示自然、社会、人生的哲理,使词不但有景的描绘,情的抒发,而且还上升到理的境界 。所以,王灼曰:“苏东坡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 , 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
在词与声律的关系上 , 苏东坡主张词依声律,但是为了适应所表达的内容,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打破原来声律的限制 。李清照说苏东坡的词“句读不葺之诗,又往往不协音律” 。确实的,坡公之词多有不合声律之处,这是因为苏东坡作词更注重它本身的文学性,使它真正能摆脱乐曲的束缚,发展为一种纯文学的抒情诗体,为他的独立发展开辟道路 。还是陆放翁了解他,说坡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说其不足,实为一大功绩 。
苏东坡不但开豪放派先河,而且他对婉约派的发展也是很有贡献的 。他的《洞仙歌》(冰肌玉骨)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凉而又飘逸的境界,刻画了一对情人携手并肩共乐良宵美景的形象,格调明丽清新;《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极写了美人仪容风采,温婉细腻;《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继承用香草美人寄托君国之思的表现方法,情感幽怨缠绵 。这些词极尽婉约风采,又“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除却苏东坡,又谁人能及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