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迹易无行地难的意思,何为“绝迹易,无行地难”?( 五 )


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
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
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
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 。合则离,成则毁;廉
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心乎哉!悲夫!弟子志
之 , 其唯道德之乡乎!”
对于更详细的应该是后者的添加并非出自原文 。
我怀疑是否有改编?。浚康故窍旅婧芟嗨?br />取自《庄子 人世间》:
匠石去齐国 , 见栎社树 。其大蔽数千牛 , 其干百围,其高临山 。匠伯不顾而走,
弟子却看呆了,问到:“我跟您学艺 , 未尝见这样美材 。您怎么看也不看?”
师傅说:“算了吧,那是无用的散木,做船会沉,做棺椁会速朽,做柱子则会遭
虫蛀 。这是不才之木呀!正是因其无用,才能有这样的寿命 。”
匠石回到家,夜里梦见社树对他说:“我若是文木,果实熟了就会被采摘,枝条
被折断,会受累于自己的才能而不能尽享天年 。我想要做到这无所可用的地步已经
很久了 。你是将死的散人,又何必来猜度我这散木呢?”师傅醒来把梦告诉徒弟 。
徒弟还要问:“那为什么要做社树呢?”师傅说:“密!别问了 。”

绝迹易无行地难的意思,何为“绝迹易,无行地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庄周的名言庄周的名言
一、德有所长 , 而形有所忘 。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德充符》 。德会长存 , 形体会丧失 。品德是根本的,而形体是次要的,忽略品德才是真正的错误 。判断一个人不能只看其外表而忽略了他的品德修养,我们应该以一个人的品德为衡量他的标准,而不能以他外在的缺陷为衡量标准 。
二、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 。道与言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任何道都是客观存在的,道往往被小的成就所遮蔽,言论常常被浮华的词语所隐没 。如果以小小的成功遮蔽“道”,如果以虚荣之心隐没“言”,那么人们就会远离正直和道义,并最终远离成功 。
三、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德充符》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既处处充满机遇,又处处充满诱惑和陷阱 。因此,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淡泊 , 才能不受贪欲的驱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适意而怡然 。
四、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 , 是谓独有 。
出自《庄子·在宥》 。有这样一种人,可以随意来往于天地四方,游乐于九州,独自来往,毫无拘束,这样的人就可以超脱于万物了 。
五、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惟止能止众止 。
出自《庄子·德充符》 。人不可能在流水上去照自己的身形,只会在平静的水面上才能照出 。只有停止的事物,才可以使得别的事物也停止 。
六、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
出自《庄子·齐物论》 。用白色的马匹去说明白马不是马,这样不如用不是马的物体去说明,白马不是马 。
七、绝迹易,无行地难 。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