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螳螂的外形和生活特征,螳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二 )


头部呈扇形,较?。桓囱弁怀觯?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触角细长;颈部可180度转动;咀嚼式口器 , 上颚强劲 。
【昆虫记螳螂的外形和生活特征,螳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生物学特性:
螳螂属于渐变态昆虫 。若虫经8~9龄发育为成虫,通常一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卵鞘附着于树枝、竹枝、草茎、石块等物体上,不同种的螳螂对附着的物体具有选择性 。
若虫、成虫均为肉食性 。若虫成活率低,且有自残现象;成虫也具有自残行为,尤其是在交配的过程中有“妻食夫”的现象,这一行为引起了昆虫爱好者较大的兴趣 , 对其解释也是众说纷纭 。 
常见的几种螳螂 , 在华北、华东地区均为1年1代 , 长江以南少数地区1年2代 。以卵在卵鞘中越冬 。一般5、6月卵孵化 。孵化期:雌若虫一般为7-8龄,雄若虫6-7龄 , 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成虫 , 成虫羽化后10余天开始交配 。

昆虫记螳螂的外形和生活特征,螳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螳螂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螳螂的外形特点 , 生活习性
一、生活习性
螳螂的食性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螳螂食性挑剔,只捕食活的猎物 。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 。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
螳螂具有趋光性,一般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 。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 , 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 。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 。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
绝大部分种类的螳螂行动较为缓慢 , 不像其它敏捷的昆虫(如蟑螂)能快速行动 。但它们拥有保护色 , 且有着出色的拟物形态,它们能够模仿叶子晃动的姿态前进 , 慢慢地接近猎物 。一旦猎物到达可攻击的范围内 , 螳螂就会极快地进攻 。一般情况下 , 螳螂都是以伏击的方式捕捉猎物 。
   
   
       
二、外貌样子
螳螂前肢呈镰刀形,长而有力,上有非常锋利的尖刺 , 捕食时能牢牢抓住猎物 。口器强而有力 , 能轻易咬破并咀嚼猎物 。消化系统强力 , 能够完全吞食消化猎物(包括昆虫坚固的外骨骼)(这样的肉食性昆虫属于少数) 。
螳螂体型修长,通常扁平 。头部呈三角形,可自由转动 。复眼突出,单眼通常有3个 。触角长、呈丝状,由多个节构成 。前胸长,可自由转动 , 有些个体往两侧扩展 。
螳螂翅膀有4翼 , 覆盖在腹部 , 某些种类,特别是雌虫,翅膀变小或退化 。翅脉复杂,前翅通常稍短于后翅,较粗厚 。跖节通常有5节,末端2爪,有些个体股节和胫节外缘向外延伸 。腹部长,呈圆筒形 。
       
       
扩展资料
螳螂捕食与自卫时的拟态行为
一、拟态成花
热带有一种螳螂,它的前足拟变成花瓣状 , 体色变为紫白色,它隐在像叶丛中 , 乍看像一朵紫白色的兰花 。马来西亚有一种花螳螂,身体粉红色,看上去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引来蝴蝶采蜜而上当 。
二、拟态成叶
有些螳螂把胸腹、胫节、褪节上长出叶片和突起,拟态成树叶、树枝和树疤来迷惑小虫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