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三大作用,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六 )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 。家庭的存在 , 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 , 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 , 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 。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 。”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 。”等等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 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 , 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 。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 , 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 。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
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 , 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 。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 , 应严则严 , 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 , 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
(四)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 , 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 。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 。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 。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
(五) 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 , 知女莫若母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 , 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 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 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 。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挚梢悦植辜褰逃牟蛔?。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