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四 )


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 , 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 , 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 , 引人次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
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 , 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 。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 , 沐浴月光 , 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
古人有云:“男不拜月,女不拜灶”,男人属于刚阳之气的类型,与属阴的月亮不搭 。而且掌管月亮的神仙是嫦娥,所以拜月的习俗本来就只适合女性朋友参与 。
中秋当天 , 一定要挑选圆的水果和月饼,寓意团团圆圆,和气美满!之后可以一家人在一起分月饼吃 。至于水果,中秋佳节都会吃柚子和柿子,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中秋的习俗有哪些?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 ,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 , 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 , 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 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 , 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 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中秋节的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 , 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 , 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 , 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