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四种染液,常用微生物染色的方法( 四 )


以上这种固定法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虽然应用较多普遍,但是应当指出,在研究微生物细胞结构时不适用,应采用化学固定法 。化学固定法最常用的固定剂有:酒精(95%),酒精和醚各半的混合物 , 丙酮,1―2%的饿酸等 。饿酸能很快固定细胞但不改变其结构,故较常用 。应用饿酸固定细胞的技术如下:在培养皿中放一玻璃,在玻璃上放置玻璃毛细管,在毛细管中注入少量的1―2%饿酸溶液,同时在玻璃上再放置湿标本涂片的载玻片 , 然后把培养皿盖上,经过1―2分钟后把标本从培养皿中取出,并使之干燥 。
4、染色
标本固定后,滴加染色液 。染色的时间各不相同,视标本与染料的性质而定 , 有时染色时还要加热 。染料作用标本的时间平均约1―3分钟,而所有的染色时间内,整个涂片(或有标本的部分)应该浸在染料之中 。
若作复合染色 , 在媒染处理时,媒染剂与染料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可增加染料和细菌的亲和力 。一般固定后媒染,但也可以结合固定或染色同时进行 。
5、脱色
用醇类或酸类处理染色的细胞 , 使之脱色 。可检查染料与细胞结合的稳定程度,鉴别不同种类的细菌 。常用的脱色剂是95%酒精和3%盐酸溶液 。
6、复染
脱色后再用一种染色剂进行染色,与不被脱色部位形成鲜明的对照,便于观察 。革氏染色在酒精脱色后用番红 , 石碳酸复红最后进行染色,就是复染 。
7、水洗
染色到一定的时候,用细小的水流从标本的背面把多余的染料冲洗掉 , 被菌体吸附的染料则保留 。
8、干燥
着色标本洗净后,将标本晾干,或用吸水纸把多余的水吸去,然后晾干或微热烘干,用吸水纸时 , 切勿使载玻片翻转,以免将菌体擦掉 。
9、镜检
干燥后的标本可用显微镜观察 。
综上所述,染色的基本程序如下:
制片→固定→媒染→染色→脱色→复染→水洗→干燥→镜检 。
<返回顶端>
四、染色方法
微生物染色方法一般分为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两种 。前者用一种染料使微生物染色,但不能鉴别微生物 。复染色法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料,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 。故亦称鉴别染色法 。常用的复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性染色法,此外还有鉴别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如芽胞、鞭毛、细胞核等)特殊染色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是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
1、单染色法
用一种染色剂对涂片进行染色 , 简便易行,适于进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在一般情况下 , 细菌菌体多带负电荷,易于和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而被染色 。因此,常用碱性染料进行单染色,如美兰、孔雀绿、碱性复红、结晶紫和中性红等 。若使用酸性染料,多用刚果红、伊红、藻红和酸性品红等 。使用酸性染料时,必须降低染液的PH值,使其呈现强酸性(低于细菌菌体等电点),让菌体带正电荷 , 才易于被酸性染料染色 。
单染色一般要经过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和干燥五个步骤 。
染色结果依染料不同而不同:
石碳酸复红染色液:着色快,时间短,菌体呈红色 。
美兰染色液:着色慢,时间长,效果清晰,菌体呈兰色 。
草酸铵结晶染色液:染色迅速,着色深,菌体呈紫色 。
2、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等进行复染 。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和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