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应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阶段( 二 )


学龄前儿童的父母给不同性别的子女购买不同的服装和玩具,对男孩的顽皮和淘气采取容忍的态度,而对女孩的安静文雅则予以称赞 。儿童通过玩具和游戏增强了性别角色的意识,使其行为向相应的性别角色转化 。入学以后,图书和电视对儿童性别角色的意识将进一步发挥影响 。在儿童的动画世界里,英雄几乎都是男性 , 是强者;女性往往等待英雄从恶魔身边解救出来 , 是弱者 。青春期男女区别更明显 , 恰当的性别角色表现比儿童期更为重要 。然而 , 所谓恰当的性别角色,人们的观念随着社会在变化;但传统的观念仍然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新旧观念的冲突反映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最常见到的是家庭矛盾的增加 。
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是:“两性合一” (androgyny)行为模式的出现 。本来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行为是男女两性共有的,只有少数行为对不同性别角色具有特征性 。即使如此,纯粹只表现男性或女性行为特征的人也只是很少数,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异性特征 。所谓“两性合一”即融男性和女性行为特征于一体 。androgyny一词来自两个希腊词根andro(男性)gyny(女性) 。这种行为模式的传播,将有利于性别角色传统观念冲突的消除 。

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应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阶段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心理学性别角色发展的名词解释性别角色发展是指个体不断理解和获得性别角色标准的过程 。在社会和成年人的要求与期望下逐渐发展起来 。
包括三个阶段:
(1)性别角色的萌芽及形成
0-1岁:性别角色萌芽;2-3岁,知道自己是生物上的男性或女性;4-5岁 , 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6-7岁,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服饰、或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
(2)性别角色的扩大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儿童期
儿童已经会按照性别的行为方式行事,并且获得了基本的性别认同和许多性别差异的刻板印象 。在整个儿童期,男孩和女孩都喜欢同性别的玩具,同时喜欢同性别的玩伴,井且쿄示出性别分离,逐渐形成男孩团体和女孩团体 。
(3)性别角色的重新形成:主要表现在青春期
在青少年早期,那些表现出异性行为,或者表达出对异性活动兴趣的青少年,会收到同伴更多消极的评价 。在青少年晚期,青少年对自己作为男人或女人的角色认同更加适应,而且在思考和践行性别角色的时候更加灵活 。
扩展资料
中国文化自古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此外三从四德的“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也通常解释为女人必须依附男人 。不同社会文化对不同性别理想行为的要求和期望是不同的,虽然有一些会比其他一些更广泛接受 。
例如 , 在现在和已知的历史文化中 , 战争通常被视为(或只被视为)是对男性适合的;而照顾子女通常(或只是)对女性而言的 。
在20世纪早期,性别角色是围绕着异性行为的观念展开的,而且是相当固定的 。如果人们转换性别角色,例如一个妇女获得高权力的职位,或一个男性选择当家庭主夫 , 通常是少见的或会被性别歧视 。
在1960年代的性革命、女权运动、民权运动和后来的LGBT权利运动后,新的性别角色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并且开始变得具有可变性,社会促进性别平等并减少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一些通常的性别角色观念,像表中所列举的,通常被认为是“固定的偏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性别角色发展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 。早期的性别角色观念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位于性别角色行为连续体上的两个极端上,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被认为是对立的,个体越趋于某一端 。也就更少地趋于另一端 。性别角色是指存在于特定历史或文化情境中的对两性分工的规范性期望和社会互动中与性别相关的规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