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舞狮子的寓意及象征是什么,舞狮子的由来和寓意( 二 )


三、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明帝时期 。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供佛” 。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宫廷中流传到民间,每逢元宵节,无论士族还是平民,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大街小巷都会灯火辉煌 。
四、耍龙灯
耍龙灯也叫“舞龙” ,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崇拜 , 在古代,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也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他们都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浓浓的东方气象 。
五、扭秧歌
在元宵节里,质朴的北方人喜欢用扭秧歌的形式来表示庆贺 。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汉族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 ,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 。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 。寓意着新的一年幸福平安、阖家欢乐、风调雨顺 。
六、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来增加的一项活动,始于宋朝 。在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都会猜灯谜,猜谜的人越多,代表新的一年好事越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会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其寓意是指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
七、吃元宵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汤圆”、“汤团” 。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惯,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 。因为这些名字与“团圆”发音相近,所以就去团圆之意,借十五月圆之夜,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
因此,团圆在元宵节中是最可贵的,团圆在人的一生中也是最珍贵的,同时,也希望大家元宵节之时,都可以举家团圆哦~
了解元宵节的风俗
了解元宵节的风俗,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以下来了解元宵节的风俗 。
了解元宵节的风俗1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元宵舞狮子的寓意及象征是什么,舞狮子的由来和寓意】吃汤圆,有的地方叫吃元宵,两者的差别其实不大,但是南北方的称呼有所差异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寓意着团团圆圆,老辈人们以和为贵,总希望咱们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和和美美,万事团团圆圆,陪在老人身边吃一碗汤圆,图一年的好兆头
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 , 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在河里放花灯 。
耍龙灯
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在元宵节的节日里,一起舞龙灯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现在元宵节好多公园举办等会,估计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
迎紫姑
故老相传,紫姑是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子,为生活所迫,做了富人的小妾,却被别人所妒,冤死在厕所中,后来被封为厕神,在元宵节的夜里,人们会用稻草扎成紫姑的模型来祭祀她 , 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 , 平平安安 。
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活动之一,每逢节日,人们就会搬出家伙事,在一起踩踩高跷 , 热热闹闹的庆贺一下,同时踩高跷也是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多变,多种多样,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