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介绍中国的春节 有什么活动和风俗(12)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 , 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 , 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 , 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 , 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 , 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 , 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 , 通常都是两扇对开 , 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 , 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来历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 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 。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初)开始为岁首 。从明代开始,新年节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后オ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 。春节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 。位居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首 。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废除传统农历(阴历 , 实为阴阳历)改行欧洲的格利高里历(阳历),曾试图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但因民间的坚持而未果 。在袁世凯主政期间 , 将格利高里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老百姓照旧“过新年”,作家们照旧以“过元旦”来称呼过农历新年 。
“春节”一词真正广为流行还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 , 农历新年现在也被称为农历年、旧历年 。日本阴历天保历在明治维新后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阳历计日,原来的阴历便称之为旧历,人民的庆祝活动也只在西历元日起的三天国定假日,虽然如此 , 日本人仍然依照传统习俗过年 , 只是更改过年的日期,把过年的传统习俗改为格里历新年进行,但原琉球国领地冲绳县以及奄美诸岛等地区仍有旧正月的庆祝活动 。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如韩国及越南 , 即使官方历法改用了西历 , 官方及民间仍然有农历春节的庆祝活动 。
春节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传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 , 而正月上旬或中旬 , 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 。节日的时间相信和农业劳作影响有关;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谷穗成熟的形象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 。金文的“年”字也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 。小纂的“年”写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 , “年”字好像是人头上顶着谷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