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床是用来干嘛的,文房四宝的来历

1、文房四宝的来历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 。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 , 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 , 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 。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 , 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不过由于毛笔易损 , 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
古笔的品种较多 , 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 。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 , 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
【笔】
最早的毛笔 , 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 , 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其后 , 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 , 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墨】
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 , 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 , 愉麋小墨一枚 。”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 , 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 , 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 。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 , 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 。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 。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 。款识大多刻于侧面 , 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 。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
【纸】
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 , 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 。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 。在青铜产生以后 , 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 。再后 , 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 。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 。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 。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 。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 。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 。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
【砚】
砚 , 也称"砚台" , 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手" 。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 。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 。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 , 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 。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
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 。砚台的讲究是: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 。有的有乳 , 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 。如端砚之出于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 。虽同出一地,其石质也有所不同,如有青花、天青者、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金星、罗纹、眉子、红丝、燕子、紫金石、龟石、等 。石佳还须工精,砚台的雕工制作早已形成了一门艺术,从取石、就料、开型、出槽、磨平,雕花等都可运其匠心 。有的精品砚已不实用,以其名贵只能作古董观赏、珍藏,而舍不得濡水发墨了 。砚的名贵,有以石质贵者,有以制作贵者,有以名人用而贵者等等 。
砚需常洗,不得与沾染,每发墨必须砚净水新 。墨锭则愈古旧愈好,因时间愈久其胶自然消解,但水不能储旧,而必须加新 。如恐沾油 , 洗时可用莲蓬或旧茶叶刷涤 。加水以微温为好,切勿以滚水价值加之,以防爆裂 。所以书家不但应懂得用砚,还应会养砚 。
笔、墨、纸、砚 , 各有各的用途 , 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 , 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 。它不但为我们自我欣赏 , 而是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珍爱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 , 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 。
笔:最早的毛笔 , 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 , 当十分珍贵 。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 , 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 。”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 , 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 。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 , 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 。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 。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 。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 , 容易更换 。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 , 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 。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 。在青铜产生以后 , 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 。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 , 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 。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 。先秦以前 , 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 。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 。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 , 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 。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 。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 , 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
砚,也称"砚台" , 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手" 。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 。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 。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 。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
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 。砚台的讲究是: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 。有的有乳,有的有眼 , 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 。如端砚之出于斧柯 , 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 。虽同出一地,其石质也有所不同,如有青花、天青者、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金星、罗纹、眉子、红丝、燕子、紫金石、龟石、等 。石佳还须工精,砚台的雕工制作早已形成了一门艺术,从取石、就料、开型、出槽、磨平,雕花等都可运其匠心 。有的精品砚已不实用 , 以其名贵只能作古董观赏、珍藏,而舍不得濡水发墨了 。砚的名贵 , 有以石质贵者,有以制作贵者,有以名人用而贵者等等 。
砚需常洗,不得与沾染,每发墨必须砚净水新 。墨锭则愈古旧愈好,因时间愈久其胶自然消解,但水不能储旧,而必须加新 。如恐沾油,洗时可用莲蓬或旧茶叶刷涤 。加水以微温为好 , 切勿以滚水价值加之,以防爆裂 。所以书家不但应懂得用砚,还应会养砚 。
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 , 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 。它不但为我们自我欣赏,而是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珍爱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 , 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 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 , 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演变而来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 。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在南唐时 , “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 , 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
扩展资料
【墨床是用来干嘛的,文房四宝的来历】官职
古人不仅给笔、墨、纸、砚取了名字,而且还给它们封了官职 。
1、笔
书写用品,因笔杆以竹管作成,使用时要饱蘸墨水 , 故封之为中书君、管城侯、墨曹都统、墨水郡王、毛椎刺史
2、墨
多以松烟制成,品质上乘的还要添加香料,故封之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亳州楮郡平章事
3、纸
性柔韧 , 可随意裁剪,且以洁白者为佳,故封纸为好畦(侍)侯、文馆书史、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略道中O将
4、砚
储墨之器 , 质地坚硬,帮封之为即墨侯、离石侯、铁面尚书、即墨军事长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是因为它们有着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文房”之名起源于南北朝 。当时所谓“文房” , 是指国家典掌文翰之处 。唐宋以后,文房则专指文人书房而言 。南唐后主李煜,喜好文学,收藏甚丰,今见其所藏的书画皆押有“建业文房之印” 。北宋雍熙三年 , 翰林学士苏易简以笔墨纸砚“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撰《文房四谱》五卷,分笔谱二卷,砚、纸、墨各一卷 。各卷分述:叙事、制造、杂说、辞赋诸事 , 博收约取,内容详赡 。故文明从此有“四谱”之名 。南宋初 , 叶梦得撰《避署录话》谓“世言徽州有文房四宝”,故“文房四谱”又称《文房四宝谱》,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宝用 。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名品名师,见诸载籍 。长期以来,浙江湖州(旧为湖州府治)之湖笔 , 广东肇庆(隋唐时为端州)之端砚,安徽泾县(旧属宣城郡)之宣纸,歙县(旧为徽州府冶)之徽墨,至今仍负盛名 。因此 ,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地抒湖笔、端砚、宣纸、徽墨说成是“四宝”代表 。
四宝之外,笔有笔筒,砚有砚匣,纸有纸桶,墨有墨订 , 至于水丞、水勺、笔架、笔洗、臂阁、书镇、书签、图章、印泥、压尺、裁刀、画杈、绫绢之类,既为文房所用 , 就与四宝同珍 。洗笔滴砚,日以为常 , 笔砚精良,人生一乐,窗明几净,自有乐趣 。因此文四宝不仅在国内久负盛名,在国外也有极高声誉 。
起源: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 专指文人书房而言 , 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
简介: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 , 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 , 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洮砚(现甘肃省卓尼县)、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歙砚(现安徽歙县) 。宣城市是全国唯一的“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 。

墨床是用来干嘛的,文房四宝的来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书法用具都有哪些简而言之,需四样东西,亦即“文房四宝”:笔、黑、纸、砚 。
简而言之,需四样东西,亦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而笔墨纸砚以外的文房用品还有不少 。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文房中的用品就有四十多种 。这里仅对部分常见的文房用品(笔筒、笔洗、笔舔、笔格、水盂、墨床、印泥盒、镇纸)进行介绍:
笔筒:笔筒的出现最早也应在毛笔出现之后,汉及汉以后就有了贮笔的器具,笔不用时插放其内 。或圆或方 , 也有呈植物形或其他形的 。笔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品之一,它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观赏 。宋代出现陶瓷笔筒 。到了明代,文人对文具爱好之风兴盛,书房的陈设高雅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因此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 , 瓷、木、竹、牙、玉等材质都可用来制作 。到了清代,笔筒制作工艺更为讲究,许多供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 。清代干隆时期的苏州 , 曾用玉雕镂出各种山水、花鸟图案,并刻上皇帝写的诗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还出现用象牙刻成的笔筒 , 将中国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亭台楼阁等章法再现在笔筒表面 , 表现出当时文人隐逸的思想情趣 。而一般文人还是喜欢用竹木来制作笔筒,木制笔筒尤以用珍贵硬木雕刻成的笔筒更受藏家青睐,硬木的品种主要以紫檀、乌木、红木、黄花梨木、楠木等为贵 。紫檀素有木中之王的美称;乌木、铁力木价值相当;黄花梨木、红木略逊 。木制笔筒讲究以整块木挖雕而成 , 若是拼接、修补或加底均大大影响其价值 。对雕花的笔筒,要讲究纹饰、布局和雕工 。也有木镶五彩玉石、螺甸,更显得富贵雅致 。笔筒造型多数为圆筒形 , 大口大腹易于置笔,也有器口为梅花、葵花、云头、卷书、八方不规则等不同形态的 。表面纹装饰一般为文人雅会图或魁星站鳌鱼等,也有山水花鸟等图案,经过文人和艺匠的合作,笔筒更显现其丰富的艺术魅力 。它能给主人的案头及书斋平添一种不可言喻的高雅之气,也一向为鉴赏者所珍爱和收藏 。
笔洗:笔洗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笔使用后用以濯洗余墨之具 。古用贝壳、玉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明代还用铜制的小盂作笔洗;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 。历代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丰富多彩,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 。各种笔洗中 , 最常见的是瓷笔洗,多为扁圆形,以青花瓷为多,上饰各种花纹图案,极富朴素、文雅和庄重感 。
瓷笔洗传世量最多 。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窑的产品 。这些瓷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形状多种多样,包括花果、鱼、兽等形象 。如桃式洗做成半个桃实形,一端有枝茎 , 桃叶包绕 , 造型饱满,风趣,讨人喜欢 。宋代官窑、龙泉窑都烧有这种桃式洗,但传世品不多见 。现在能见到的桃式洗,大都是明清景德镇、宜兴窑及广窑的产品 。葵瓣洗通体呈葵花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之分 。宋代官窑、哥窑有此类型笔洗烧制 。明清景德镇也有,但一般为青花瓷,以青花鱼藻纹为多 。莲花笔洗器身为莲花形,明清两代均有烧制 。蔗段洗是将洗的形状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样 。这种形式的笔洗基本上是宋元时期产品 , 以景德镇青白釉和龙泉青釉的产品为多 。堪称瓷洗中佳作的传世品有:汝窑青釉三足瓷笔洗,官窑青釉瓷笔洗,哥窑米黄色五足瓷洗,青灰釉海棠式笔洗等 。
玉笔洗是在数量上仅次于瓷笔洗的一个品种 , 但它最大的特征是一洗一模样,没有雷同 。由于传统琢玉技术相当成熟,玉工们的艺术修养也很高 , 玉器本身又是珍玩之列,玉笔洗各个雕琢得生动活泼,玲珑有加,艺术性远远超过实用性 。美轮美奂的造型带给人们的岂止是一点感官的愉悦?说玉笔洗各个优秀一点都不过分 。犀角、象牙和玛瑙笔洗几乎都是明中晚期和清代的制品 , 这与当时朝廷的奢靡风气有关 。明清两代都有特别爱附庸风雅的皇帝,上行下效的结果就是不论多么贵重的材质,只要能够雕琢 , 都可以成为制作珍玩的原料 。几种珍贵质地的笔洗就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犀角的,这种由蕃国进供的材料原本是作为药材的 , 有人用它作槎杯等酒器还可以说得过去,用它作笔洗就真正太奢侈了 。可能因为材料贵重吧,犀角、象牙和玛瑙的笔洗雕琢得都非常精细 。除此之外,还有用竹根雕的笔洗 , 这种洗虽然用料一般,制品却都出自名家之手,因此一点不比其他类的逊色 。
笔舔主要用于毛笔蘸墨后,在一似小盘的器物上把笔尖上的墨抹匀,这一似小盘的器物 , 就是笔舔 。这种
笔舔:小的多,大件的少 。小的也就寸余,大的有四五寸长,价值也相差甚远,小的百余元就可买到 。笔舔在清代虽为实用品 , 但精品已不再实用,多为收藏品用于观赏,属鉴赏品了 。笔舔在嘉庆年间与乾隆时期的器形相差不多,基本不是规矩形,而是随形器,有树叶形、荷叶形 。荷叶形笔舔中间的叶筋常用突起纹饰表示,线条流畅,叶形翻卷,其形似荷叶 。乾隆时期独创的象生瓷、雕瓷等 , 此时已极为少见了 , 传统的釉色和青花彩等,嘉庆时期大多保留着乾隆时期的风格,而这个时期新出的品种有粥罐、面盆、温盘、温碗等,数量之多还可供外销用 。仿古瓷尤其是仿宋代五大名窑器 , 仍有所烧制,但其规模已不如乾隆时期 。笔舔虽为小器,却有大样 。虽然嘉庆时期官窑器少,却比较精致,嘉庆时期带官窑款的极少,著名的堂号款较多,所以见到嘉庆时期的官窑器 , 还是要珍惜的,此时民窑器中较为精致的就成了新宠,其价格也是日益见长,物以稀为贵重 。嘉庆时期的纹饰风格,大体继承了乾隆时期工笔绘画与写意绘画并用的风格,笔法纤细而规整,构图拘谨,烧造工艺有刻、印、划、镂空、贴、塑等 。流行的图案有:蝙蝠、瓜蝶连绵、三果、百子龙灯等有寓意的画片 。在施釉方面,嘉庆前期的釉面与乾隆时期的差不多 , 釉面光洁细润,中晚期的施釉就较差了 , 尤其是小件的器物,施釉较?。?釉面光润不足,常有波浪纹 。胎体方面,嘉庆前期的胎体与乾隆时期相差不多,后期又与道光窑相似,所以行里人称这一时期的瓷窑为“乾嘉窑”、“嘉道窑” 。这一时期与之前代、后代容易混,但还是有自己本朝的特点,只要认真比较就可以分辨清楚 。
笔格:笔格亦称笔架、笔搁,即架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 。书画时在构思或暂息藉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损他物 。为古人书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具 。笔格质料玉石、陶瓷、象牙、金铜、瓷、木无不具备 。式样则尤为繁多 。玉笔架有山形者、卧仙者、旧玉子母猫、十二峰头为格者、也有单螭起伏为格者;瓷则有哥窑三山五山者、白定卧花娃;木则有老树根枝蟠屈万状;石者有峰岚起伏者 。
水盂:水盂起源于汉魏,发展至明清两代 。宋人赵希鹄在《沿天清录集》中注:“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 , 以供一日之用 , 墨尽复磨,故有水盂 。”可知水盂为盛磨墨用水的盛水器,以玉、瓷、紫砂等常见 。一般配有铜或玉质的小水匙 。目前所见实物以魏晋时为最早 。晋代、南北朝时水盂多为青瓷 。或鼓腹似罐,或为动物:如青瓷兔形水盂、蛙形水盂等,做工无不精巧雅致 。明、清两代水盂传世品较多 。品种丰富,有玉、石、瓷、料、紫砂等 。除瓷制品外,其他多为观赏器而非实用品 。瓷制水盂的实用性较强,其形多为圆形 。盂口富有陈设性和工艺性,这也是明、清代两代水盂与以前水盂的本质区别 。一般来讲,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利用釉色及纹饰增强观赏性,常见有青花、粉彩、单色釉等品种 。古代水盂在当年读书人文房用具中为必备,虽盛水不过数滴,却有积水成渊的雅趣 。
墨床:亦称墨架、墨台 。研磨墨时稍事停歇 , 因墨锭磨墨处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为供临时搁墨锭用的用具 。多为玉、瓷所制,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 。造型一般为几案式或床式,或曲折,或简练 。目前所见最早的为明代器物,明代由于制墨业的繁荣,墨床也随之流行,它的外形常与墨形相吻合,又因明代尚朴素浑厚之风,因此明代的墨床大都线条劲挺,棱角分明,表面纹饰极浅,呈平面化,有的干脆制成光面通体不加任何雕饰 。清代是文房雅玩的鼎盛时期 , 墨床的制作材质,也从古铜、玉器,发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玛瑙、翡翠、景泰蓝 。它从单纯的承墨用具,发展到既实用又可赏玩的艺术品 。
印泥盒:亦称印奁、印色池 。文人用其蓄藏印泥,因宋以前用印一般为泥封、色蜡、蜜色、水色等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印泥 。宋以后油印的使用为了防止油料的挥发遂以妇女存放水粉胭脂的瓷质粉盒保存印泥,明代屠隆在《文房器具笺》中将印泥盒列为专项 。印泥盒形式不一,以扁圆矮小者为常见,内盛印泥处十分平浅 。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银、铜、铁、象牙等多种,造型各异,雕琢精妙,可用可赏,以瓷质者为最佳 。前人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之说 。
镇纸:所谓镇纸又叫纸镇、文镇或镇尺、书镇等,即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现今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 。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对小型青铜器、玉器等的珍赏,常放置在案头把玩,因其有一定的份量,往往随手拿过来压纸、压书,久而久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 。在文房用具中,镇纸的传世品较少 。镇纸材质选用很宽泛,有铜、玉、石、瓷、木、竹等多种材质 。镇纸常做成禽兽鳞介诸形,明代镇纸多为尺状,明朱之蕃诗:“文木裁成体直方,高斋时半校书郎 。”铜因其体重为镇纸较为普遍,就目前所见明代镇纸来看 , 其形多为尺状 , 上有兽钮,与文献记载相符,清代镇纸材质较明代增加了瓷、象牙、珐琅等,仍以尺形为主 。清代铜镇纸在沿袭明代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特别是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装饰味道十分浓郁的镇纸开始出现,可谓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器 。
笔、墨、纸、砚、毛毡、镇纸、笔架、笔洗、臂搁、笔帘、笔挂、笔筒等 。
1、墨
墨,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文房四宝之一,是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后亦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 。
墨的主要原料是煤烟、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 。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
墨的水分及胶的成分不同,会影响到墨的黏度 。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墨,其黏度有所不同 。另外,初制成的墨的水分亦较多 。
另有存放时间较长的墨,其致密度较高,并经过长年累月的干燥,使墨色的立体感更高 。这种墨在日本被称为“古墨” 。
2、镇纸
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 。
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
3、笔洗
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 , 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 。
笔洗有很多种质地 , 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 , 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 。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 。
4、臂搁
臂搁是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 。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的时候,也会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别是抄写小字体时 。因此,臂搁也称腕枕 。
5、毛毡
不论是传统书法中传承下来的宣纸,还是现代练习者通用的毛边纸,都易透,所以要有个垫子以防冗余的墨汁污染桌面然后再反过来污染纸 。主要用羊毛制成,要有一定吸水性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工具
中国文房也是博大精深啊,建议你买本文房用具词典看看 , 如果不想找 , 我大概说些你参考一下:
书案类:文房四宝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笔、墨、纸、砚,还有一些是必备的笔架或笔山、笔洗、镇纸、画毡、水滴、印泥 。
画案类:颜料(高档一点的话就选浙江姜丝序堂惨的块
状颜料 。低档一点就选马利牌的盒装锡管颜料),水盂、调色碟或梅花碟 。
雅玩类:香炉、折扇、案头屏…
如果做礼品包装的话可以在笔、墨、砚上重点下功夫,但是文房用具品牌太多而且高中低档浩如烟海,不能一一道来,你可以把问题说得再详细一些 。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墨床是用来干嘛的,文房四宝的来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文房用品都有哪些?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 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 , 通常较为常见的有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 。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 。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 。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 。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 。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 。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 。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 , 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 。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 。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 。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鹅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 。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 , 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 。多为瓷、玉质 。
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 , 还有一些与 之配套的其他器具 , 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 , 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 。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 。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 。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 。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 。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 。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 。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 , 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 。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 。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 。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 , 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鹅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 , 安置砚台之用 。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 。多为瓷、玉质 。
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文房用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世界文化科学史上璀璨的明珠 。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描绘的痕迹 。春秋、战国时对笔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笔”、“聿”、“拂”等多种名称,秦实行“书同文 , 车同轨”,才统一称作“笔” 。相传是秦将蒙恬创造了第一批笔 。到了汉代 , 笔已比较考究,路卮是当时的制笔高手 。三国韦诞有《笔经》一书问世,总结了当时的制笔方法 。
晋时,安徽宣州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笔 , 以笔锋尖挺而拥著称于世 。到了唐代,宣笔声誉日隆,“陈氏”、“诸葛氏”跨唐宋两朝,制笔技艺世代相传,所创无心散卓笔具有性能柔润、根基牢靠 , 久用不散,书写流畅的特点,称“海内第一” 。宋代除了宣州诸葛氏之外,歙县的吕道人,黟县的吕大渊 , 新安的汪伯立等都名冠一时 。元代以后,以湖州为中心的制笔业日益兴隆 。尤以羊毫笔最享盛名,为士林所爱,并得朝廷赞赏 , 此时的“湖笔”与“宣笔”已同享盛名,乃至超过了宣笔,而成为全国毛笔的代表 , 誉满海内外 。
由于毛笔是由动物纤维制成,难以长久保存,故完整的古笔传世极少 , 除少数发掘品外 , 能见到的明清毛笔,也可算得上是稀世珍宝了 。
文房用品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 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
文房四宝我想大家也不会不知道吧 , 笔墨纸砚对于文房用品肯定是少不了的,这些对于你也是必须要用的
墨床是用来干嘛的,文房四宝的来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文房四宝 水滴怎样用水滴,是将水滴入砚池,磨墨用的,用水滴滴水,能很好控制水量 不浪费 。
往砚中注水的各种造型的文房小器物中,有单独的进水孔和出水孔 , 且水流细缓者谓之砚滴 。砚滴做工都比较精美,材质除金属、玉石、玛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 。
在造型设计上 , 也是穷其工巧,堪与后世出现的紫砂壶艺术相媲美 。它们大都古雅别致 , 多姿多彩,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
扩展资料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 , 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 , 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砚滴
墨床是用来干嘛的,文房四宝的来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文房除了四宝还有哪些文房用品?1.笔架
又称笔格、笔搁,是为了架笔用的 。通常是做成山峰的形状,凹陷的地方可以搁笔 。除此之外,也有人物或者动物形的,往往别具情趣 。其中还有用天然老树根做的笔架,可谓妙不可言 。
2.笔筒
笔不用时垂直放置的器具 。可以制作笔筒的材质较多样,瓷器、玉器、竹器、木器、漆器都有 。可以是圆的笔筒,也有方的笔筒,还有做成植物形状或者其他形状的 。
3.笔洗
毛笔使用后用来洗净多余墨汁的,就是笔洗 。笔洗大多是钵盂形,也有做成花叶形或者其他形状的,满足功能之后就是美观的考虑了 。
盘点完毛笔相关的文房器具,接下来上海国画培训半部论语的小编继续盘点墨相关的文房器具 。
4.墨床
是在研磨墨锭的过程中稍事停歇的地方 。因为墨锭磨的地方肯定是湿润的,为了防止墨汁沾到别的地方,墨床是临时搁放墨锭的地方 。
5.墨匣
用来贮藏存放墨锭的盒子 。大部分是漆匣,目的是远离潮湿 。在墨匣的表面经常有描金的花纹,或者用螺细镶嵌 。工艺精美 。看得出古人对墨锭也很是喜爱 。
盘点完墨相关的文房器具,接下来上海国画培训半部论语的小编继续盘点纸和砚台相关的文房器具 。
6.镇纸
又称书镇,画国画的时候用来压纸或者压书,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 。沉甸甸的,普通的就是一个长条,也有各种动物形状的镇纸 。
7.水注
水注顾名思义,是在研磨墨锭时给砚台注水用的 。大部分是圆壶、方壶的样子,有壶嘴,也经常做成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状 。
8.砚滴
又名水滴、书滴,是贮存砚水用的 。
9.砚匣
又被叫做砚盒,是安放砚台专用的 。古代人比较考究,会用紫擅、乌木、豆瓣摘来做砚盒 。好的砚台价格也是不菲,有一款好的砚盒能够锦上添花 。
最后,上海国画培训半部论语的小编盘点一下其他相关的文房器具 。
10.印章
是作品完成之后,印于最后的文房器具 。在古代国画大师的作品中可以见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印章图案 。印章也有很多文人收藏,所用的石料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田黄石等等 。还有铜、玉、象牙等材料 。
11.印盒
又称印台、印色池,是用来置放印泥的 。大部分是瓷质或者玉质的,有圆的,也有方的,分盖与身两部分 。好的印泥不晕不褪色,是非常贵重的,所以收纳印泥的盒子一定也要质量好一些的 。
12.笔掭
又称笔砚 。用毛笔沾满墨汁之后,墨汁的浓度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这时候就需要在笔掭上试验一下墨的浓淡,又或者理顺笔毫,方便下笔 。笔掭通常做成片状或者树叶形状 。
13.臂搁
又称秘阁、搁臂、腕枕,是写字时为了防止墨沾污手臂,专门拿来垫在手臂下的用具 。臂搁一般呈拱形,材质以竹为多 。
14.诗筒
古人有吟诵诗词的爱好 。抄完的诗词,或者看完的诗书需要一样东西收纳,那样东西就是诗筒了 。诗筒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可千万不要小看诗筒,古人是很重视的,甚至传递诗书有时候也用诗筒 。
还有很多呢,就比如说文玩二叔这里 , 笔、笔架、笔筒、臂搁、书签、文盘、镇尺、印章、书架、印章盒等,好多种类呢
这个就多了 。文房四宝是能写画的最基本物品 。如果要更方便的使用还有镇纸,笔架 , 涮笔筒等用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