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神病人|佳片分享|美国精神病人( 二 )


美国精神病人|佳片分享|美国精神病人
本文图片

Patrick通过暴力政府充满敌意的世界从而缓解焦虑的方式是治标不治本 , 这使得其权宜之计注定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 。 如此说是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其一 , Patrick的疯狂行径使得整个事件的牵涉面越来越来 , 难免露出马脚 , 这势必会招致社会公理、道德和法律的一致追究制裁 。 侦探的出现便是作为这一方的代表 。
【美国精神病人|佳片分享|美国精神病人】其二 , 个人势单力薄 , 无法与充满敌意的整个世界对抗 , 促使他认识到这一点的是他的同性恋朋友路易斯 。
其三 , 个人良知的觉醒 , 使得Patrick开始遏制自己这种疯狂的欲望 , 而他的秘书简是激发他良知的关键 。
这三方面的阻碍使得前文提及的Patrick与外界的交互模式发生了一点变动 。 原本一个节拍ABC就能获得的快感现在变成了挫败 , 这使得他得经过另一个节拍ABC来获得快感 , 整个焦虑获得缓解的环节被延长了 。
4
绝望的忏悔

美国精神病人|佳片分享|美国精神病人
本文图片

故事发展到最后已经完全深入到Patrick的精神世界之中 , 影片引导观众去观察人物内心的挣扎抗争 , 这是一场Patrick与自我、与外界的搏斗 , 最终的结局是Patrick完败 。 Patrick没能改善自己的处境 , 反而在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 , 他已经无法像常人一般再度适应这个充满敌意、威胁和排斥的世界 。
就像一些人说的那样 , 有病的不是Patrick , 而是这个病态的社会 。 这社会拒绝接纳个体的真实自我 , 但又未能给个体提供一个摆脱孤立的折衷办法 , 最终只是冷漠的看着个体走向崩溃和自我毁灭 。 Patrick确实应该为自己的罪行负责 , 但谁又会为Patrick的悲剧命运负责呢?
5
警示
影片并未明确给人们提供一个解决之道 , 但在最后还是模糊的为人们指出了一个方向——我们唯有“深刻地去认识自己” , 才能获得救赎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文字 / 余昕泽
排版 / 焦耀东 余昕泽
审核 / 王梓蔚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