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萱小蕾
本文图片
我是80年代初期出生的 , 家在陕南的农村 。
山是那种带点躺势的样子 , 一户户农家散落其中 。
而我家却住到了山顶那一截 , 上个街什么的 , 得走一两小时才能到山下的河边 。
邻居家也得有一两里路 , 没有玩伴 , 没有娱乐 , 没有电视可以看 。
帮父母分担完一些家务后 , 闲时间就只能自娱自乐 。
好在我家有各种各样的书 。
父亲曾经在“三线建设”的工程队里做会计和书记 , 喜欢读读写写 , 慢慢存下不少书 。
后来因为母亲跟婆婆小姑们相处不愉快 , 父亲放弃了分配工作的机会 , 回到农村种地 , 陪老婆孩子 。
带回来的行李里 , 书的比例最大 。
本文图片
再后来 , 在乡镇府工作的小姑也辞职了 , 回来时 , 依旧是背了好几次书 。
于是从我开始识字起 , 最有趣的娱乐就是在家看书 。
在院子里的小树上看 , 在路边的泥坎子上看 , 在屋子里看 , 在床上看 , 甚至在课堂上看 。
父亲看我如此痴迷读课外书 , 就把大部分书锁了起来 。
这也难不倒我 , 他同时又是个赤脚医生 , 工具箱里有镊子 。
拿起来掰开柜门伸进去夹 , 只是每次夹出来容易放回去难 。
后来他也渐渐习惯了我看书 , 不怎么管了 。
可能发现我看书的同时也没有影响到学习成绩 。
小学年年考试都名列前茅 , 三好学生的奖章也拿了不少 。
本文图片
后来 , 课外书就成了我小学时光的重头娱乐 。
最初看的 , 多数是小人书 , 《水浒传》 , 《隋唐演义》 , 也有日本故事《血疑》 , 还有《铁道游击队》 , 《红楼梦》一类的 。 一集一本 , 大多数都集数不全 , 看了这里没有那里 , 但也不影响我喜欢 。
印象深一点的还有《野火春风斗古城》《芦山恋》之类的 。
这些书有图画 , 对于最初识字不多的人 , 就是大餐美食了 。
渐渐认识的字多了 , 开始看全是文字的书 。
母亲也会订一些杂志 , 山下的小火车上有个邮局 , 每次去了 , 就拿一两新的回来 。
那时候家里很穷 , 他们还舍得订书 , 想想还是挺厉害的 。
她订的最多的是《今古传奇》和《啄木鸟》 , 那种大本的 , 厚实 , 故事多数是连载 。
比如《玉娇龙》 , 《春雪瓶》 , 《无人作证》 , 都是一期接一期看下去的 。
本文图片
父母每天忙完农活 , 会在油灯下看一看书 。
母亲看书的时候更多一些 , 毕竟没有别的娱乐 。
父亲还会在农活歇了之后喝点白酒 , 相对来说看得少一些 。
我和姐姐则是捡他们没看的时候赶紧看 。
见我们喜欢书 , 父母也省钱为我们买一点 。
比如《幽默大师》 , 在那本书里 , 读到了苏东坡 , 认识了徐文长 。
还有父亲买的《三毛流浪记》 , 每读一次都会哭一次 , 觉得小三毛太可怜了 。
后来再看的 , 就是《施公案》 , 整套的《薛任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接下来又是《薛刚反唐》 , 还有《闪闪的红星》一类的书 。
作为一个小学生 , 好多字都还不认识 , 经常也是囫囵吞枣 , 一知半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孩子|亲子教育:固执的孩子,无法接受计划外的变动,该怎么办?
- 光明街道|顺义光明街道邻里互助 孩子发烧惊厥妈妈求助邻居找车送医
- 霍启刚|霍启刚被孩子数学题难倒,跟老婆约会好甜蜜
- 离婚|苏诗丁的“童年创伤”警醒离婚夫妻:孩子才是最无辜可怜的
- 哈里梅根|威廉凯特仍要寄礼物,给哈里梅根的孩子,永不看纪录片也不想报复
- 真嗣|个人成长心理咨询:从小缺爱的孩子,心里总有个空洞……
- 孩子|心理咨询:你能接受自己的的孩子“平庸”吗?
- 杭州|我在杭州买房,我姐说等她生了孩子就让我来养,谁让我过得比她好
- 风吹半夏|《风吹半夏》重组家庭中,大人和孩子该如何相处,爱自己也要负责任
- 张嘉倪|张嘉倪或人财兼失!富豪老公偷偷转移财产,婆婆强夺孩子抚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