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自动驾驶 大脑的自动驾驶模式,既强大又容易被误导 | 大脑的欺骗游戏】大脑的自动驾驶模式,既强大又容易被误导 | 大脑的欺骗游戏 第四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577篇推文 。
全文共2015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 引言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在复印机前排队,前面还有好几个人在等着,正在复印的那个人已经印了好几十页还没结束......
你心里的想法一定和我一样,
这个人怎么还没弄好啊?
他有那么多要印吗?
我就印一张身份证啊!
这可能是上班时候最让人烦心和焦虑的一个场景 。
接下来让我做一个假设,如果你此时不再等待,而是插队走到最前面,跟正在复印的人说,
A:能不能让我先复印一下?
B:能不能让我先复印一下,因为我就只有一张要印,老板正在开会要我现在就给他......可以吗?
你觉得A和B的措辞,哪一个会更可能让正在复印的人答应你的要求?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为:
B更有可能说服对方,因为它的结构是“请求+理由”;而A只有请求 。
说得没错 。
事实上,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们,真的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在纽约城市大学校园的一台复印机旁,对120个正在打印的人做了这样的尝试 。
实验人员分别用A和B的措辞,去请求对方允许自己插队;
结果很明显,
在A措辞的样本里,60%的人答应了请求;
而B措辞的样本里,94%的人答应了请求 。
好吧,接下来更有意思的来了;
他们还加入了C措辞,是这样描述的:
C:能不能让我先复印一下,因为我需要复印,我现在就需要...可以吗?
嗯,如果你仔细读一下,C和B的区别在于,
实际上C根本没有说出任何理由,只是一个敷衍的“因为...所以...”
本质上,C和A没啥区别,什么理由都没说 。
那么你来猜一下,措辞C的表现会是怎样?
照理说,C应该和A差不多,对吗?
并非如此,结果甚至让人大跌眼镜 。
实验结果,C措辞的样本里,93%的人答应了请求!
What?!
这...如何解释?
这是不是意味着,
求人帮忙,实际上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
文章图片
2 自动驾驶
我们依然在“大脑的欺骗游戏”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
有一些职业和“欺骗大脑”有关 。
比如,职业老千、魔术师、催眠 。
你没看错,这些技术都围绕着如何利用大脑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误导并使其超负荷,从而达到欺骗的目的 。
也正是因为人的注意力资源有限,所以我们的大脑不得不想出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
比如,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思维定式”,它指的是,
为了帮助大脑迅速解决之前类似的问题,直接沿用之前思维方式的固定模式 。
这么说似乎不太好懂 。
换个比方,如果把大脑比作一辆汽车,那么“思维定式”就好比这辆车的“自动驾驶模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理查德 我从属于一个集体,我绝不能成为拖累 | 大脑的欺骗游戏
- 大脑|如果你出现这几种感觉,证明有人在“控制”你的大脑
- 触碰 物理触碰?心灵触动?都和你的大脑短路有关 | 大脑的欺骗游戏
- 心理健康 恋爱可以改变你的大脑?心理咨询也可以
- 静心,安静的大脑可以创造奇迹
- 在眼前 所见即所得,我们的大脑只喜欢摆在眼前的东西 | 大脑的欺骗游戏
- 衣品 赵格羽:2022年是时候让我的衣品配上我的大脑了
- 心理学 所谓这酒真好喝,可能仅仅是因为标价很贵 | 大脑的欺骗游戏
- 减肥 能不能减肥取决于你的大脑,而不仅仅是意志力|每日罐头
- 抑郁症|抑郁症对大脑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