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氏起源:戴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是以祖父名字为姓的一种姓氏,自周朝以来,戴氏一族在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 。戴姓从西周初年开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戴姓的始祖是伯益,公元前827年,周武王灭商之后,周公分封诸侯建立了晋国,他的三个儿子姬满、姬发都封在晋国的故都,他们的后代就以封地为氏,称戴氏 。戴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来源十分复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最晚可追溯到秦朝末期 。但是,无论是夏商时期,还是西周中叶至春秋中期之间,戴姓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十分广泛;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是戴姓发祥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之间为戴家天下并大量吸纳少数民族入仕为官之地(宋《百家姓》:"戴姓"排第415位);唐以后则是在唐朝前期逐渐形成戴氏望族之地分布范围广泛、数量庞大而又相对集中等特点 。
1、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戴姓始祖伯益封在晋国故都,其后代就以父名为姓 。
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灭商以后,周公建立诸侯国时,为了便于国家的统一管理,便分封诸侯国建立了晋公国、鲁国及卫国等八个小国,其中卫国在后来的三百年间被晋国所灭或封于戴地,后随其他七大小国联合起来建立了卫国 。春秋初年晋公子重耳被卫国灭掉后被杀于戴地 。此后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便成为戴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其后子孙就以先祖名字为姓或改姓戴氏或改姓戴等各种不同形式出现在戴的姓氏中 。戴姓家族以“戴”为姓氏始于汉代以后,这一支戴姓人主要活动于今陕西宝鸡北镇以南、陕西南等地周围各部落以及甘肃陇南西北地区一带 。
【戴氏的由来】
2、据《通志·氏族略》记载:
西周时,武王克商后,分封诸侯,周公将武王的三个儿子姬满、姬发都封在晋国故都以封地为主(《通志·氏族略》:“周公之三子姬满、姬发皆封于晋) 。之后姬满又附晋矣 。”当时,晋国正处于战国中后期,其君王尚有姬满、姬发兄弟三人未建立功勋,只是效忠于周天子而已 。直到公元前827年,他们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晋国 。晋国是以周天子为中心组建起来的一个诸侯国 。晋侯在位时任用贤能仁慈的人和善于处理政事的大臣们进行统治;同时建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来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对臣民则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和惩戒措施 。
3、唐以后戴氏开始形成望族之地分布范围广泛而又相对集中,这种特点与中国古代姓氏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 。
西汉武帝时期,中国进入了以宗法为基础的氏族公社时代,各部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观念和尊卑观念 。因此,以家族或部落为单位对姓氏进行的分田、分地、迁徙等行为,不仅是出于政治目的,也是传统姓氏中很重要的现象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诸侯国权大无所存 。西汉初,汉武帝命司马相如等在南阳郡建立七个诸侯国和三个侯国,建立五帝时,又分别为琅邪、东海、阳城、宛城和江都 。汉朝定国后不久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地分封活动 。戴氏作为一个古老姓氏的望族之地在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出现在我国的中原地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