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平面基准点为什么海


我国海平面基准点为什么海

海平面基准点是海平面变化的度量基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确定沿海地区和沿海岛屿位置和范围时使用的重要数据 。我国作为一个内陆国家,沿海各省区市都建立了相应的海平面基准点 。我国陆地总面积为3.46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为1.21亿平方公里,陆地海岸线长达5.44万公里 。自1957年以来,我国陆续建立了15个海平面基准点,其中6个为内陆江河流域标准海平面基准点(内陆江河基准点是海平面确定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又无法确定到底有多少海洋水域,故不具备观测条件) 。其中5个位于渤海中地区,分别位于渤海湾西侧(渤海沿岸)和辽东半岛东北(辽东湾),3个位于黄海北部-渤海沿岸),1个位于东海西部(东海沿岸),1个位于北纬30度以南(北纬31度以北) 。但是目前国内公开报道中比较准确地标明海平面基准点及精确坐标为:黄海正北点及海平面基准点分别位于辽宁省营口市营口港和南朝鲜咸镜南道平壤东北面(海潮观测位置),位于山东省胶州市胶州湾北岸(南丁格尔岛)(目前没有准确答案);台湾岛黄岩岛正东南方约10公里处(海平面基准点经度为东经117.2度);我国陆地上唯一一处海平面基准点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兴业县(海拔247米);我国沿海陆地上唯一一处海平面基准点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天鹅洲湾内(海拔334米);在黄海上还有三处海平面基准点(台湾高雄海拔二千三百米)也都位于我国沿海地区 。
一、海平面基准点
海平面基准点是一种通过观测确定海面及陆面平面变化的测站系统,包括海陆风、海洋潮汐、河流流量、海岸侵蚀等观测要素 。由于海面相对于陆面变化剧烈而变化周期长的特点,将海平面基准点作为观测海潮、河流水位的重要测站系统很有必要 。我国建立起来了许多与其相配套的测站系统:如山东济南海潮观测网(国家测绘局1999年4月起开始使用);天津大沽口观测网(国家测绘局2000年9月起开始使用);上海国际河流观测网(国家测绘局2000年12月开始使用)等 。中国目前使用的是由中国地震局主持、以国内各沿海?。ㄗ灾吻⒅毕绞校┱付êS蛑行奈缺曜贾?nbsp;,采用高精度航空摄影测量资料建立起来的坐标系 。国家海洋局海潮观测网是中国目前使用最多、最具代表性的观测网系统之一 。国家海洋局是政府主管全行业海洋观测业务指导单位,其宗旨就是保证对海域变化情况进行长期、连续、科学、准确和及时地观测记录并提供相关资料以供决策分析参考 。中国大陆地区的海平面基准点主要由国家海洋局地震局设立或组织单位统一建设并建立起来的;山东、天津、辽宁、浙江、福建等?。ㄗ灾吻⒅毕绞校┮约按罅⑶嗟旱仁卸冀⒘讼嘤Φ阄簧匣蛑鼙吆0胃卟罱洗笫辈饬咳范ㄆ湎喽晕恢煤头段У南喙夭庹鞠低?。
二、为何在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必须建立海平面基准?
海平面与全球气候变化、水循环等因素有关,所以我国很多海洋和陆地基础设施建设均涉及到海洋系统的运行,从而为海平面确定提供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基准 。海平面本身是一个物理量,而全球海平面是物理量,因此,在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建立海平面基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陆地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地质构造和海洋因素等影响,造成了海平面的变化;在海洋工程建设过程中又会对海面造成一定的冲击(甚至还可能造成严重灾害) 。因此,应将现有条件和新技术新方法结合起来,在对环境影响最小、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海蚀地质等相关工程建设工作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海上运输过程中由于缺乏安全保障等因素存在着严重危机 。因此,必须考虑到海上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这种风险 。
三、关于中国海洋测量
【我国海平面基准点为什么海】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中国海洋测量工作开展时间跨度大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00年,在这段时间内中国海洋测量主要采用陆地海洋观测网或者 GPS为主,但也有少量使用卫星数据的测量活动 。这段时间内,中国海洋测量部门主要以陆地为主完成的有:中国沿海陆域及岛屿测量、全国水准点观测、全国卫星定位站观测、黄海沿海测量和全国潮汐观测、潮汐测量、港口航道调查与测量等 。这些测量活动对国家基础气象、海洋环境、船舶航行安全、海上作业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海洋学家们还完成了大量海底地形测量方面的工作 。其中包括:在“南海海底地形地貌调查”以及“南海海底地形地貌遥感调查”期间组织开展了中国近海地形地貌遥感调查与测量工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