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和燥的差别


躁和燥的差别

躁与燥的差别是:躁为心之火逆动之候,燥主收引,为心火旺之候 。在《素问·六气调神大论》中说:“其所为躁者,气逆则动 。”指心、肝、脾、肺和肾五脏对气机变动的不正常作用出现不安、躁动、不安、易怒、抑郁等 。又指心火炽盛而引起心神失养 。
1、躁动
躁动,就是躁动的意思,躁动是在生气、着急、激动、害怕、悲伤等情绪变化下所引起的行为变化 。中医理论认为:躁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良情绪变化 。
2、燥邪
燥邪在体内的表现,主要是燥热和燥盛两种 。燥邪的表现,除有燥热外,还包括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肌肤干燥等 。常见燥邪有燥热、燥邪、干咳、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舌质干红等 。燥邪有燥盛之别,且是热性、寒性之不同的症状 。燥邪者以燥热、烦渴、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并兼见口干咽燥;干咳无痰、气短、无汗、舌质干燥;脉数等燥邪证的基本病机;燥邪证见上述证候者多属心火旺盛,有“心虚火旺无津液”之说;其心火偏亢表现出易怒爱发脾气或烦躁、失眠多梦等症状 。
3、躁与燥的辨证意义
躁动是由于情志不畅,气虚不能温养心神而发生的 。燥为收引,心主血,血虚不能濡养心神,从而使心神失养,则躁动;躁为静,心主静而血主缓泻 。本病在精神情志上可见烦躁易怒,抑郁不舒等 。躁动以动为标见本病症状的特点是躁动而乱、易怒;而抑郁症以静为标并以躁动为标、易怒为标等等 。其情志上的变化是与情志不畅、郁则气机发生失常和心火亢盛有关 。
4、躁与燥的调理作用 。
躁之以心为君主,躁之以肝为上应,燥则心火旺,躁易怒,则心之阴液亏虚,心阴不足,则躁易伤肝肺 。若躁中兼燥,又可致阴虚内热,燥火炽盛,津液耗伤或肺失润燥等 。燥之以肝为主要病机,肝藏血、疏泄舒畅、调畅情志可改善肝脾失健运化水液的失调 。燥的调理则需泻火清热之品多用黄连素治疗火热上扰清心神型失眠和神经衰弱患者 。在急慢性喉炎的调理中多选用黄连素、银翘散等清热燥湿之品 。
5、躁与燥的分界点、重点 。
【躁和燥的差别】
躁者,气逆则动,心之火有逆,气上逆,故不能安养心神 。脾气盛亢,可使心神失于摄养而发生躁动 。心之火旺,可致心神失养而引起抑郁甚至狂躁等症 。因此,躁相与燥的差别在此不多赘述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