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城,原名哲里木,意为万物萌生之地、文明之都、风水宝地 。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1045年(周武王灭商之前)为其封国 。哲城作为其封地的标志,象征着周王朝鼎盛时期的文化昌盛 。公元1045年,周世宗追封其为“哲里” 。从汉到民国共28代帝王为“哲里木王”(即汉景帝)或“哲里木”,均称“哲里木王” 。
一、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名东大水河穿过锡林郭勒盟中部,从东向西流到乌兰察布市,再由东向西流至乌兰浩特市和兴安盟东北部 。全长267.8公里,流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 。境内河流密布,大小湖泊300余个 。主要河流有:大小乌拉河、乌兰浩特河、察尔汗河,其源头分别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阿吉木塔格苏木(大毛尔盖)、乌兰浩特镇(小毛尔盖);南、西、北三面环山,形成两条重要河流——大毛尔盖河道两岸分别分布着2个大型湖泊;锡林郭勒盟境内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势凶猛且多流经境内支流上 。
二、哲城由来
哲城,位于哲里木盟东南部,是一个内陆绿洲 。位于蒙古高原东北部,距离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257公里 。这里水草丰美,地势平坦,无沼泽和湖泊,是适宜农耕和牧羊繁殖的理想地区 。据《元史》记载:“哲里木王居城,周穆王之子也” 。《汉书·地理志》也说:“周穆王封哲里木为王……王居以城为” 。说明哲里木盟市城址位于哲里木盟东部,属蒙古高原东端区域内 。
三、人文历史
历史上的哲里木,因与匈奴斗争而发展成为以农业为主的草原游牧民族 。史载该地区先后经历了周穆王、景王五代国王,共28代帝王 。自西周以来,历代王朝都封哲城为国(国)县 。在周王朝鼎盛时期,哲里木享有“天下雄师第一城”美誉 。周王朝时期有多个著名人物如周武王、周穆王等在此执政 。
四、主要景点
【哲城的寓意】
哲里木王陵: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大规模的王陵之一 。陵墓高七米,四周建有八角形石砌筑、用红石砌筑而成的基座,上嵌有石刻文字及墓志铭 。陵墓的北边立有石碑,上刻周世宗赐给哲里木王之首班超为“哲邑”,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王朝王宫墓葬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哲邑”为纪念哲里木王而改筑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对陵墓进行了维修和扩建,对汉景帝墓和汉景帝后妃合葬墓进行了维修 。哲里木王陵规模宏大、雕刻精美、文物丰富、建筑雄伟、环境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