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的活动特点是什么

【瓢虫的活动特点是什么】

瓢虫的活动特点是什么

瓢虫又称瓢斗蜂、瓢斗星虫、天幕星虫、捕食蜂、卷尾瓢虫等,是害虫的天敌,对农业生产有重要作用 。瓢虫为双翅目、瓢虫科昆虫的总称,是许多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也是许多农作物、果树及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 。瓢虫生活在近地面处潮湿、阴暗处地方或潮湿处活动最佳,一般以卵在土中越冬 。因此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故对有代表性的害虫和危害程度较轻的害虫进行分类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
1.冬眠
秋季气温下降,瓢虫一般在土中越冬,有时会把卵藏在土中几天或几个月后才钻出土层 。但有时也在雨后或大风天活动 。冬季前,瓢虫活动较少,越冬时较少 。从越冬开始到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大部分瓢虫会停止活动 。但少数发生严重越冬的瓢虫也会在冬眠中钻出土层,活动于植株根部周围10厘米深的土壤中或土壤表面 。在气温降低后会钻出土层到植物根系周围活动 。
2.交配
瓢虫一生有三个交配期,第一个交配期为成虫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交配期,雌虫一生产卵8~12粒,幼虫为8~12粒,成虫产50~70粒 。若虫雌虫产卵一般多于5粒,若虫卵孵化则多于2粒;若虫雄虫常只产卵一粒,若虫卵孵化则少于1粒 。卵期前后是交配适口期,对其有一定影响 。
3.产卵
在昆虫界,瓢虫多有产卵习性 。卵期约1个月,平均1个月产卵1次 。幼虫和成蜂均无雌雄之分 。一般雌成虫一生产卵3~4次;雄瓢虫一生产卵2次左右 。一般卵产于土中一年中有4~6个产卵期,3个期以内有2个产卵期,3~5个产卵期内各具1个产卵期,具体见表1 。
4.孵化和初孵
幼虫初孵发生在幼虫期或刚孵出的卵期 。初孵现象表明,低温有利于卵的孵化,低温有利于卵液的流动,气温高有利于孵化;幼虫期若遇寒潮天气则不会孵化 。孵化早期,若不及时防治,瓢虫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便已死亡 。因此,需加强管理及时防治 。
5.发生及羽化
天敌昆虫除以幼虫越冬外,成虫常以蛹在土中生活 。但也有种类的瓢虫在卵内不能越冬或羽化晚,因此对其发生规律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 。瓢虫可分4龄:初龄食源广、种群数量大,食性杂;第二龄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并能爬到较高部位取食 。在一年中最多3茬,可长期吃食;第三届虫卵一般3~5年孵一次,而第二届幼虫则为6龄期 。对有翅、无翅或未羽化的瓢虫种类,应特别注意保护;对已羽化或不能羽化的瓢虫种类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