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的由来


白马寺的由来

相传在公元1442年,当时印度佛教高僧跋陀罗、文殊、普贤、观音等四大菩萨先后来到中国各地传教 。跋陀罗将印度佛经翻译成汉字后,编成了《跋陀罗经》 。这本书由东印度僧人跋陀罗和他翻译的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梵文,之后经过印度佛教高僧陆续翻译成汉字 。由于这本书在印度广为流传,当时洛阳人将其称之为“佛经山”或“国师学院”等地名 。公元1442年后又陆续有汉文译经家和高僧从洛阳到长安讲学等活动多次来此交流、学习佛经教义和佛教文化 。所以人们便把这本书称为“佛教传入洛阳之后的第一本官方书籍” 。
一、白马寺的历史渊源
白马寺历史悠久,是全国唯一以古希腊罗马为题材而修建的寺院,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座由皇家赐予名马的寺院,建于公元6世纪左右 。寺院初名圣马殿,因释迦牟尼舍利于此而得名,后经多次重修增建,现由明代永乐年间所建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 。白马殿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古代庙宇之一 。圣马殿内有释迦牟尼、观音和文殊三大菩萨,分别坐在莲花座上,三位大士神情庄重而肃穆 。殿前立有石狮一对,狮首双目怒视前方,威武雄壮!
二、白马寺的建筑特点和历史影响
白马寺为中国古代佛教史上一个伟大的建筑工程,它不仅有浓厚的印度佛教文化气息,而且在洛阳佛教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白马寺在中国和世界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特别是以白马寺为代表的洛阳地区佛教建筑群,它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木结构建筑群体 。经过历代不断扩建和重建,使得白马寺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古代佛教建筑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史上寺院规模最全、形制最为典型的两大杰作之一,也给后来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三、白马寺与洛阳的渊源
【白马寺的由来】
公元453年,东晋大将桓温在北至黄河的西面,南至洛水东部和南部一带建立了四大都城 。公元404年,为了稳定北周的统治,汉武帝下令洛阳改为东市,内设立了东都、南城、西市,分别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而其中东都便设在洛阳城西15公里白马寺村一带 。西华帝刘庄以洛阳为都城数十年之久,由于不断有高僧从此往来,并且白马寺在当时亦属于当时著名佛教圣地,所以在唐代时期洛阳更将此地称之为佛经山 。当时居住在洛阳的僧人在洛阳建寺并举行活动后便把此地命名为“白鹿寺塔”(“鹿园”即寺院所在地);而当时正由游牧民族骑兵进逼中原的匈奴人为了缓解国内对佛教军事斗争的威胁也从匈奴那里得到了大批战马,这就是著名之白马寺即如今之白马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