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风俗
【腊八节的风俗】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 , 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喝腊八粥” 。

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 。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有记载:“此月八日 , 寺院谓之腊八 。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

可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 。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他们不但自己吃,还要施于那些平时吃不饱饭的人,以求得佛家的功德 。
腊八节的作文400字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了庆祝腊八节的到来,你会为其写一篇怎样的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范文一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 , 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 。而我们家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 , 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
腊月初八早上 , 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 。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 , 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 , 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 。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们讲,原来我们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们都不愿意种枣树 。枣神见人们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 。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 。人们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 。老太婆告诉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 , 枣树就会结果 。人们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 。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 , 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求 。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办法罢了 。
直到现在 , 家乡的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 。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 。”“干连蛋”,是家乡的土语 , 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
范文二
在我儿时的饮食记忆中 , 一个叫“腊八”的日子,简直就是弘扬味觉的巨集大叙事 。
20世纪的成都平原,既未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也没有“暖冬”一说 。只要进入“三九” , 川西坝子尽管没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胜景,结结实实的寒冷却叫人神清气爽 。
那时我在一个名叫“新繁”的小县城上小学,学校与东湖公园仅一墙之隔,学生们在课间操也能溜进东湖公园玩一会儿 。只有30亩大小的东湖,为唐朝西川节度使、著名宰相李德裕开凿 。我国现在仅存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新繁东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处为山西新绛县绛守居园池***;“宋莲”则指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安石的父亲王益任新繁县令时,曾以东湖并蒂莲为祥瑞大事 , 写长诗《东湖瑞莲歌》以资纪念 。
精巧玲珑的东湖 , 景物美得叫人心醉 。纪念古代先贤的“怀李堂”、“三贤堂”和“四费祠” , 掩映在大片古柏贞楠中,荷塘曲水环护20多处楼台亭阁,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还有许多楹联匾额,常让初识字的我平添思古幽情 。最让我喜爱的,是“三贤堂”的那副楹联:“何物荐馨香,西蜀繁田,东湖清水;前贤有遗爱,唐封翠柏,宋咏红莲” 。记得大哥曾用朗诵诗歌的语调对我解释那副楹联——什么事物的芬芳比祭祀焚香更为悠长?只有川西繁江的沃土和东湖的清澈流水;唐代圣贤留下的苍翠古柏和宋代诗人吟咏过的红莲芙蕖,都是先哲留给我们的深厚仁爱呀!
东湖是我和三弟儿时最爱玩儿的所在 。初春时节,我们在城墙根一带摘“狗蒂芽”***有清热解毒等药用价值的野菜***,还有一种鲜红色的野草果叫“蛇苞果”,据说那是蛇的最爱,我们总要狠下决心,才能拒绝它那水灵灵红艳艳的诱惑 。盛夏之中,桤木树林是我们捉蝉子和“牵牛郎”的胜地,慈竹林则是我们捉“笋壳虫”和“丁丁猫”***蜻蜓***的好去处 。到了深秋,我们跳到干涸的荷塘里 , 几乎不费力气就能挖菱角和莲藕 。
即便进入隆冬 , 顽童眼中的东湖也是绝佳去处 。一个阴霾弥漫的下午 , 天冷得出奇,坐在教室里百无聊赖的我朝窗外望去,只见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不一会儿,操场旁那株高大铁树的墨绿色针状叶子上就积满白雪,看上去格外赏心悦目 。放学 *** 还在耳畔萦绕 , 我已叫上三弟,一边背诵新学的课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边拉着他奋力朝东湖跑 。
东湖城墙上,几大片盛开的腊梅被积雪压弯了枝头,那雪松软而洁净,伸出舌头尖舔而食之,冷丝丝、甜丝丝,差不多堪与街头艺人卖的棉花糖媲美,却又胜在多出几分馥郁 。我们采集腊梅上的积雪打雪仗,弄得满身都散发著腊梅沁人心脾的幽香,眼见天色已晚 , 这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
未进家门 , 老远就闻到一股诱人的喷香——有腊肉的醇香、蔬菜的清香、干果的脆香,还有若干莫可言状的馨香 。来不及放下书包就直奔厨房灶头,揭开锅盖,只见一大锅五颜六色的稀饭 。问及外婆此为何物,答曰“腊八稀饭” 。再问“何为腊八”?外婆再答“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接下来的“佛成道节”等语我则完全听不明白 。
且不管“腊七饭”、“腊八饭”,只要可口就是好饭——好像有点儿“英雄不问来路”的意思 。待到晚饭时,对吃喝问题一贯喜欢刨根问底的我再度提出质疑,外婆讲的那些话我仍然一头雾水 。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平素严厉有余和蔼不足的父亲居然给了答案:“腊八”古称“腊日” 。早在先秦,人们就在“腊八”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云云 。咦,一碗稀饭竟然有如此久远的来历和神奇作用,想不肃然起敬也难啊 。
以吃喝为载体缅怀先人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事情,倘若套用IT业内人士的术语,就是“程式执行正常” 。可是,怎么也没料到,今年我煮“腊八稀饭”的既定程式,却因膝上型电脑莫名其妙染上“熊猫烧香”病毒而毁损殆尽 。忙完重灌作业系统、安装新买正版防毒软体等烦心事儿,“腊九”也要按“腊八”来过 。至于将 “腊八粥”重新整理为“腊八饭”,不是颠覆传统,不为另类炫酷 , 不想显摆厨艺 , 只因自己立志“把日子过成厨子”嘛——糯米、大米以及红豆洗净、分别煮至半熟沥起;腊肉、火腿肠、四季豆、胡萝卜、猕猴桃、红杏果脯、大枣、花生仁、核桃仁均切颗粒 , 铁锅烧热调和油烧熟 , 先炒红豆等辅料 , 再以米饭均匀覆盖,扣上锅盖小火焖之,一刻钟就成 。
外婆当年做的“腊八稀饭”,一直是我私人食谱中的一个难以消解的块垒,一种值得永远珍藏的情愫 。每年开始“数九”,我都会在潜意识里默默期待“腊八”的到来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好吃”德行所致,还是味觉记忆使然 , 抑或生活原本就是一个圆,圆周的起点其实也是终点?
思来想去,似乎豁然开朗——生命其实是一个过程 。即便走到那个“终点”,人生也应该该像江河那样激扬奔流 , 绝对不能冻结为冰山,在上面刻下“孤独”、 “冷寂”、“漠然”等字样 。何况长路上总会有关注的目光、友好的笑靥、温暖的双手和亲切的语言,引导我们一直向前行;何况镌刻在心灵深处的亲情、爱情、友情 , 早已谱就明媚的乐曲——那是一首无字咏叹调,只要在心底低吟浅唱着它,我们就会依然寄情于初春菜花、仲夏芙蕖、深秋桂蕊 , 还有那隆冬傲然开放的腊梅 。
范文三
大凡北方人都爱喝粥,炒上三两个菜,熬上一锅粥 , 再吃些镘头、花卷、大饼之类的主食,这样的一顿饭,对刚从外面出差的人来说,最是能找到家的感觉 。
说到粥 , 便不能不提药粥 。春夏秋冬,季节变幻,人的身体也会随着天气变化而有所不适,你尽可随着时光流转去吃各种时令粥 。
春季阳气生发 , 万物萌生,你可以今天吃红枣粥,明天吃首乌粥 , 后天吃山药粥 , 再后天吃萝卜粳米粥 , 只要你不嫌麻烦;炎炎夏日,暑热闷溼,用梨、冬瓜、丝瓜、西瓜皮、薏苡仁等做粥,自会让你食欲大增,暑气尽消;秋季燥邪侵袭 , 在煮粥时,适当加入梨、萝卜、粟子、芝麻等药食 , 起到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功效;冬季么,还有点远呢,你先备下些枸杞、龙眼、胡桃便是了 。
当然,吃粥还是不加带味的中药为妙,假如天天吃饭如吃药,还不如等病了将罪集中起来受几天,好在上面提到的入粥皆好吃,你尽可敞开胃吃 。
鲜花也可入粥 。南方多梅花,不妨将梅花花瓣与粳米同煮 , 保你神清气爽;三月桃花烂漫 , 五月月季吐香 , 六月百合盛开 , 七月荷花亭亭,九月菊花清丽,当是入食的好时节,或晒干研末,或切开成条,加蜂蜜或白糖与米同煮,那味道,嬉,不说了 。一年吃下来,四大美女看见你也要学 *** 女子,拿块布遮面了 。
有专门卖粥的,名曰粥屋 。简单干净,种类达十多种 。放著音乐,一碗粥,一份小咸菜,经济又爽口 。
以前天天盼著腊八 。上大学时一到那天如果不早起,便吃不上饭 。如果赶巧在家,母亲会早早起来熬,那香味,让贪睡的我会一咕噜爬起来 。现在为人母了,虽常有早上来不及做 , 去外面吃的举动,但到那天,可是一定要早起做腊八粥的 。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呵 , 吃了这么多年的腊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腊八吃粥的习惯是改不掉的 。
昨晚睡前本是想着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点半,忽然醒来想起忘泡了 , 赶紧起来洗豆下锅,又眯了会 , 然后洗漱 , 炒菜 。
我这一锅粥,放了小米、大米、薏米、绿豆、莲子、红枣、麦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来种,还没开启锅,那香味已经溢满了我的小屋 。
清晨,因了这粥香而愈发迷人了 。
的人还看
以上就是关于腊八节的风俗的全部内容 , 以及腊八节的风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