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国藩对气质有自己的理解 那些书读很多,有厚度又有深度的人,言谈中很容易看出来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气质有自己的理解 , 他说:
“人之气质 , 由于天生 , 很难改变 , 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
古之精于相法者 , 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 ”
首次提出“气质”的医学家盖伦也同样认为 , 每个人的气质类型往往是先天形成一部分 , 后天塑造一部分 。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气质有自己的理解 那些书读很多,有厚度又有深度的人,言谈中很容易看出来】而后天所塑造的那部分 , 是什么决定的?
是读书吗?
严格来说不是 , 是一个人的经历、眼界、见识、格局、习惯等等决定的 。
那么 , 为什么还要说读书可改一个人的气质呢?
因为往往是读书这个习惯 , 最能扩大一个人的眼界 , 增长一个人的见识 , 提升一个人的格局 , 从而影响一个人的气质 。
新东方创始人俞洪敏也曾说:“读书的习惯 , 最容易拉开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 ”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气质有自己的理解 那些书读很多,有厚度又有深度的人,言谈中很容易看出来
文章图片
读书犹如吃饭 , 一点点融入一个人的血肉 , 逐渐改变、完善一个人的个体和灵魂 。
所以 , 人和人之间 , 读不读书的差距真的很大 。
那些书读很多 , 有厚度又有深度的人 , 言谈中很容易看出来 , 他们身上的这些“亮点” , 难以掩盖 。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气质有自己的理解 那些书读很多,有厚度又有深度的人,言谈中很容易看出来
文章图片
自信从容
《脱口会大会》热播时 , 在网上看过一个相关话题——原来内向的人 , 也能如此耀眼 。
这个话题 , 是关于鸟鸟的 。
她是一个出生于92年的女孩 , 从小内向 , 还有严重的社恐 , 哪怕上了北大 , 成了别人“别人家的孩子” , 她还是内向 。
所以站在舞台上的她 , 像一只雏鸟一样缩成一团 , 声音偶尔还会颤抖 。
但是 , 当她真的开始讲述自己的观点时 , 她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般 , 发光发热 , 令人动容 , 这是内心足够自信才有的力量 。
她的自信 , 来源于她的学识 , 从小内向的她没少看书 , 这才一步步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量 , 让自己能够通过有趣的方式 , 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气质有自己的理解 那些书读很多,有厚度又有深度的人,言谈中很容易看出来
文章图片
林语堂先生曾说:
“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 , 以时间和空间而言 , 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 ”
一个人所能走的路 , 所能见到的世界 , 总是有限的 , 就像大多数人都没有出过国一般 , 见不到多少外面的世界 。
但是 , 一个能够沉浸在书籍世界里的人 , 单单在书中 , 就已经见到了更大的世界 , 这才让一个人变得不一般 。
无论是得体的谈吐 , 还是自信从容的气质 , 哪怕是社恐产生的忧虑 , 都会因读过书而镀上一层光芒 。
那是知识的厚度 , 也是一个人灵魂的厚度 。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气质有自己的理解 那些书读很多,有厚度又有深度的人,言谈中很容易看出来
文章图片
兼收并蓄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
一位教授经常去旧书市场淘书 , 一次 , 他和助手去淘书时 , 偶然看到一本记挂已久的书 , 只是旧到已经泛黄 。
他询问了价钱 , 书摊老板不屑地说:“这种快烂了的书最便宜 , 要不要看看别的 。 ”
教授笑着说:“不用 , 就这本吧 。 ”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气质有自己的理解 那些书读很多,有厚度又有深度的人,言谈中很容易看出来
文章图片
书摊老板眼看自己值钱的书卖不出去 , 一边装书一边调侃道:“你们这些肚子里有些墨水的人 , 哪有我知道什么书值钱 。 ”
助手看不下去 , 想要出言制止 , 被教授拦住 。
事后 , 助手问教授为什么不解释 , 教授说:“他一个书贩子 , 自然用价钱来衡量一本书的价值 , 我们的目的不同 , 对一样东西的定义也不同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