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询:为何孩子越夸越不上进?( 二 )


在第二阶段 , 这些孩子拿到的是更难一些的问题 。
结果发现 , 在前一阶段被夸很努力的这些孩子在面对更复杂的问题时 , 更能坚持 , 并且愿意尝试不同的办法 , 即使他们最后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
而这些之前被夸很聪明的孩子在面对失败时则容易焦躁不安 , 并且他们不愿做这些问题 , 不愿暴露自己不会的地方 。
他们认为 , 总在智力方面被夸奖的孩子 , 容易形成一种固定思维 , 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 。
而总在努力方面得到夸奖的孩子 , 容易形成成长型思维 , 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努力逐渐提高 。
固定思维的孩子 , 常常在失败时觉得很无助 , 因为在他们眼里 , 自己失败了是因为能力不足 , 而能力是个无法改变的东西 , 失败了就意味着自己永远是个失败者 。
因此 , 长大后 , 面对那些有可能会让自己失败的挑战和任务 , 往往会选择逃避 , 害怕自己会被彻底否定 。
“985废物” , 既是他们长大后的自嘲 , 也折射出了他们遭遇现实挫败后内心真实的挫败感和无助感 。
|青少年心理咨询:为何孩子越夸越不上进?
本文图片

03
喜欢和其他孩子做比较
“别人家的孩子”常常会出现在父母的嘴边 , 在这种社会比较表扬下长大的孩子 , 他们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 , 是为了超越别人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 , 缺乏学习的内部动机 。
在外部动机驱使下的学习 , 当外部动机消失时 , 孩子还会主动去学习和努力吗?
孩子长大后 , 发现现实世界不再像学生时代时那么简单 , 不再是以分数论英雄;“超越别人”这件事不再是靠自己多熬几天夜 , 多学几个知识点就能做到了 。
外部动机消失后 , 丧失了努力的力气 , 再也卷不起来 , 只好选择了躺平 。
比较式的表扬 , 把原本属于孩子内部动机的行为转化为需要外部刺激才能运转 , 抹杀了孩子成长的动力 。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 , 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 ”
被人夸赞确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 但适度表扬才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
夸赞孩子 , 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对自己产生信任 , 对自己有自信 。
比起一味去夸赞孩子的天赋、聪明 , 夸赞孩子的努力 , 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 , 更能达到效果 。
孩子努力学了几个星期才拿到的好成绩 , 不是父母一句“好聪明”就能概括的 。
这只会让孩子觉得成绩的好坏是与自己的努力无关的 , 而是与自己的智力、自己的天赋有关的 。
相反 , 父母要是可以对孩子说“嗯!不错哦 , 我有看到你为这次考试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 ”
父母看到孩子的努力 , 并且对孩子的付出进行夸奖 , 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尊重和承认 , 更加看重自己的努力过程 。
而适宜的夸赞 , 可以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 知道自己的局限和不足 , 不会被外界的评价性表扬干扰 , 有坚定的内心 , 建立内生的自我价值感 , 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END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 , 转载时请标明出处 , 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 , 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