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图源|日剧《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误解三
回避型不需要爱 , 可以完全自给自足
有一类回避型依恋 , 会给人“完全不需要亲密关系 , 也可以过得很好”的印象 。 事实上 , 他们自己可能也是这么想的 。 典型想法比如:
不喜欢依赖别人 , 也不喜欢别人依赖我 。
不谈恋爱啥事都没有 , 既然不擅长亲密关系 , 那就不要亲密关系了 。
既然没人能真正了解你 , 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尊重自己的内心最重要 。
这些想法会带来一些好处 , 比如 , 不想依赖别人的回避型人会花很多时间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 , 通过对能力的高水平投入保持高水平自尊(Brennan et al,1998) 。
但这种“独立”也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 。 简单说就是:不是不想依赖 , 而是怕被拒绝 。 为了不被拒绝 , 干脆一开始就不依赖 。
很多时候 , 回避型自己很难意识到这是一种防御 。 有研究发现 , 很多时候 , 跟依恋有关的防御机制是在意识之外运行的 , 自己可能意识不到(Bowlby 1973;Main ,1991) , 而这种现象在回避人群中尤为明显(Davids,1998;Farely et al.,1998) 。
本文图片
图源|日剧《东京白日梦女》
还有研究发现 , 当回避型人感知到了周围人对自己的接纳和喜欢时 , 表现出了高于平均的自尊水平 , 和非常强烈的积极情绪(Mauricioet al. , 2006) 。 这恰恰说明他们对归属感的强烈需要 。
从这个角度讲 , 回避型人就像个害怕受伤、但又渴望被爱的小孩 。 这让他们容易在人际关系里表现得被动 , 但是当充分感知到别人的善意 , 他们会非常兴奋 , 也会愿意打开心扉 。
误解四
Ta 对我不好 , 都是因为 ta 是回避型
在豆瓣“回避型伴侣治愈”小组里 , 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
把伴侣的一些让人不太舒服的行为(比如突如其来的冷漠 , 遇到问题毫无沟通意愿)合理化 , 认为都是回避型依恋的原因 。 总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够好 , 没能给对方安全感 , 然后自己陷入痛苦和纠结中 。
先不说对方这些行为是不是真的因为回避型依恋 , 你需要知道的是:
关系中的独立个体是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 回避型不是一个人不沟通、冷暴力的理由 , 如果有意愿 , 一个回避型人也可以通过沟通建立更舒服的关系 。
进一步 , 你也应该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 如果你想要跟对方好好发展 , 那通过了解依恋理论 , 确实可以帮你了解对方 , 创造更顺畅的沟通 。
但前提是 , 这是一段能让你感到被尊重、被爱的关系 。 如果在这段关系里 , 你没有感到被尊重 , 没有感受到对方为关系做出努力的意愿 , 甚至很痛苦 , 不管 ta 是不是回避型 , 你都可以离开 。
回避型依恋不是“冷暴力、不沟通”的同义词 。 回避型依恋不是问题 , 冷暴力、不愿意为关系做出努力 , 才是真正的问题 。
本文图片
图源|日剧《东京白日梦女》
误解五
回避型不可能有甜甜的恋爱
在读者留言、豆瓣关于回避型依恋的讨论里 ,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劝告”:
回避型来告诉你 , 没事不要挑战恋爱 hard 模式 , 离我远点大家都开心 。
本人回避型 , 已经做好一个人下去的准备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回避型人格|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 回避|回避型依恋三大需求
- 外面的世界|成年人的烦恼,和谁说都不合适,唯有自渡
- |焦虑型依恋的人,在感情里会特别焦虑
- 孩子|谁带孩子时间多,娃就跟谁亲?错过“依恋黄金期”,再努力也没用
- |心居: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施源和顾清俞的婚姻,依恋风格是“祸根”
- 夫妻|男子因孩子随母姓要离婚,papi酱孩子随父姓被骂惨,冠姓权该谁说了算?
- |男子因孩子随母姓要离婚,papi酱孩子随父姓被骂惨,冠姓权该谁说了算?
- 谁说这才是春天?是那绽开一半的嫣红 谁说春来的时候只有青绿?
- 作者:黎荔朱自清先生在名文《匆匆》里这样写道:“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谁说没有留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