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组织的流言与真相


橘皮组织的流言与真相

文章插图
你的身体出现了橘皮现象吗?
检验是否有橘皮现象,请躺着或者站立 。
如果用手挤压、揉捏皮肤,皮肤都呈现平滑、无皱摺的状态,则称得上保养良好 。
如果皮肤外观看起来很光滑,但是只要稍加用力揉捏大腿、臀部等部位,便会看见橘皮状,表示下半身已经开始出现橘皮现象 。
若是身体平躺看不出橘皮状况,站立时却出现难看的凹凸皱摺,说明橘皮现象已影响身材美观 。
光滑的皮肤变成“橘皮”太影响美观啦!想要消灭它?得先建立起正确观念!
蜂窝组织炎?橘皮组织?橘皮现象!
流言:
橘皮组织,是局部的脂肪成块堆积在皮肤之下形成的,也就是说,脂肪细胞周围多余的水份与老化废物代谢不良,让表皮出现凹凸不平的波纹 。
蜂窝性组织炎(编者按:作者原文如此 。依上下文,应是“橘皮组织”的别称),也就是荷尔蒙不平衡的结果,由于皮下组织增厚,囤积了许多胶原纤维,而导致体液与有毒物质郁积其中无法排出 。
真相:
这种现象早期俗称为“蜂窝组织”,现在又更离谱地被误称“橘皮组织” 。
其实“蜂窝性组织炎”是个医学专有名词,意指结缔组织部分出现感染/非感染性的发炎反应 。因为结缔组织发炎后水肿、膨胀,病理切片看起来很像蜜蜂的蜂窝,因此称为蜂窝性组织炎 。
严格说来,蜂窝组织只是结缔组织不均匀时的现象,橘皮组织不过是这种现象的外在描述,两者都不是正确的医学命名方式 。打个比方说,“胃溃疡”是一个正式医学名词,“饿时会痛”只是一种现象,“唉唉叫”(台湾俗语)不过是疼痛时的外在描述 。把“唉唉叫”当作一个正式名词,实在是不知所云 。
再者,这两个名词都只是脂肪组织的表现描述,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发炎,所谓“蜂窝组织炎”的说法是绝对错误的 。
如果真的必须使用,建议将橘皮组织改称橘皮现象也许稍微正确些 。
光滑的皮肤是如何变成“橘皮”的?
流言:
它可不是肥胖的人才会发生,成因是由于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使得细胞组织和毛细管网络组织受到压缩,导致新陈代谢循环功能减退、水份与毒素滞留、皮肤组织松弛,进而皮肤表面变得粗糙不平滑,进而出现橘皮现象 。
真相:
皮肤科学的研究显示,橘皮现象是皮下结缔组织张力均匀度及强度不足造成的 。
结缔组织是皮肤与内部肌肉、骨骼交界处的一种正常结构 。结缔组织与皮下脂肪的关系,有些像网袋与水果,网袋孔目愈小、愈致密,相对的外围愈平滑 。
无论脂肪是否形成团块,如果结缔组织非常致密、强韧,肉眼还是看不到橘皮组织的 。只有真皮层与脂肪层间的结缔组织强度及厚度不均匀,才会导致脂肪层往外突起到真皮层的现象,当脂肪层不均匀地侵入真皮层后,会形成一团团局限的脂肪团块,与“多余的水份与老化废物代谢不良”完全无关 。
这种先天性均匀与强度的变异现象与性别有关 。男性先天就有较强韧的皮下结缔组织,女性则较为吃亏 。这种皮下组织张力不足的状况可能出现于全身,不仅仅是腹部、臀部、大腿与上臂等部位 。只是年纪愈大,愈容易出现因结缔组织无法负荷的突起现象 。
1998年与2002年的美国与法国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患者局部脂肪组织的代谢效率,血液与淋巴等水分运输状况与常人无异 。换言之,并没有所谓“新陈代谢循环功能减退、水份与毒素滞留、皮肤组织松弛”的现象发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