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道1~14依次为新生隐球菌d4 0 , d41 , d44 , 2029 , 941329 , 94131 0 , d56 , d57 , 940113 , 940234 , d45 , d47 , nanjing , d19 。泳道m为核苷酸分子量标记pgem -3zf(+)/haeⅲ和λdna-hindⅲ
图3 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pcr指纹
三、讨论
【新生隐球菌的PCR指纹分析】 pcr指纹技术是随着dna指纹技术和pcr技术的发展而有机结合的产物 。pcr指纹技术克服了传 统dna指纹技术操作繁琐且费时的缺点 , 同时由于应用较长引物(15~17bp) , 比rapd方法(使 用的单引物一般为9~10bp)重复性好 。我们采用pcr指纹技术对11株不同血清型的 新生隐球菌参考菌株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 , 结果在种、血清型以及菌株水平上 呈现特征性的扩增产物 。meyer等[4]观察到b、c血清型间具有 较高的相似率 , 不易 获得区分 , 但选用其它引物可获得良好鉴定 , 且其部分参考菌株血清型尚未完全鉴定 。通过 对临床分离株和参考菌株的pcr指纹进行比较分析 , 可以鉴定不同的临床分离株 , 可以对先 前用血清学方法不能分型的菌株进行分型 。例如 , 新生隐球菌d19株用血清学方法不能确定 分型 , 而通过pcr扩增后获得的dna指纹与a血清型参考菌株相同从而获得鉴定 。实验 还发现 一例隐球菌复发病例 , 其初始分离株d56和复发分离株d57其pcr指纹相同 , 说明为同一菌株 , 提示隐球菌病的复发是原始菌株的复燃所致 , 而不是新菌株的感染所为 。这与s pitzer等观察到的结果一致[5] 。实验还发现从同一患者的 同一份脑脊液标本分离到的两株新生隐球菌其pcr指纹存在差异 。推测为两株不同的新生隐 球菌 , 提示该患者至少存在两株不同的新生隐球菌感染 。haynes等[6]也观察到同样的结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三种方法分离新生隐球菌RNA及其评价
- 药物和化学试剂体外对新生隐球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和粘附性的影响
- 新生儿流泪不止是怎么一回事
- 新生儿出生当日青霉素过敏一例
- β溶血型链球菌诱发点滴型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 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超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
- 成人淋球菌性眼炎致失明一例
- 隐形眼镜每日的烦恼
- 你会戴隐形眼镜吗
- 对淋病与淋球菌L型培养文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