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隐球菌的PCR指纹分析( 二 )


泳道1~14依次为新生隐球菌d4 0 , d41 , d44 , 2029  , 941329 , 94131 0 , d56 , d57 , 940113 , 940234 , d45 , d47 , nanjing , d19 。泳道m为核苷酸分子量标记pgem -3zf(+)/haeⅲ和λdna-hindⅲ
图3 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pcr指纹
三、讨论
【新生隐球菌的PCR指纹分析】 pcr指纹技术是随着dna指纹技术和pcr技术的发展而有机结合的产物 。pcr指纹技术克服了传 统dna指纹技术操作繁琐且费时的缺点 , 同时由于应用较长引物(15~17bp) , 比rapd方法(使 用的单引物一般为9~10bp)重复性好 。我们采用pcr指纹技术对11株不同血清型的 新生隐球菌参考菌株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 , 结果在种、血清型以及菌株水平上 呈现特征性的扩增产物 。meyer等[4]观察到b、c血清型间具有 较高的相似率 , 不易 获得区分 , 但选用其它引物可获得良好鉴定 , 且其部分参考菌株血清型尚未完全鉴定 。通过 对临床分离株和参考菌株的pcr指纹进行比较分析 , 可以鉴定不同的临床分离株 , 可以对先 前用血清学方法不能分型的菌株进行分型 。例如 , 新生隐球菌d19株用血清学方法不能确定 分型 , 而通过pcr扩增后获得的dna指纹与a血清型参考菌株相同从而获得鉴定 。实验 还发现 一例隐球菌复发病例 , 其初始分离株d56和复发分离株d57其pcr指纹相同 , 说明为同一菌株  , 提示隐球菌病的复发是原始菌株的复燃所致 , 而不是新菌株的感染所为 。这与s pitzer等观察到的结果一致[5] 。实验还发现从同一患者的 同一份脑脊液标本分离到的两株新生隐球菌其pcr指纹存在差异 。推测为两株不同的新生隐 球菌 , 提示该患者至少存在两株不同的新生隐球菌感染 。haynes等[6]也观察到同样的结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