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区早期梅毒398例临床分析

【厦门地区早期梅毒398例临床分析】 一、临床资料
398例中男201例 , 女197例;年龄15~71岁 , 平均31.51岁;≤20岁4例 , 21~30岁212例 , 31~40岁102例 , 41~50岁46例 , 51~60岁19例 , ≥61岁15例 。病程最短5天 , 最长9个月 。婚姻:已婚300例 , 单身98例 , 承认非婚性接触史166例 , 占41.71% 。传染来源:暗娼132例 , 嫖客34例 , 夫妻或性伴传染者共70例 , 不详162例 。合并淋病23例 , 合并尖锐湿疣48例 , 合并软下疳1例 。

厦门地区早期梅毒398例临床分析

文章插图
二、临床表现
1.一期梅毒:96例 , 占24.12% , 其中男64例 , 女32例;男∶女为2∶1 , 潜伏期10~95天 , 平均21.68天 。临床特点:93例为绿豆至蚕豆大 , 质硬如软骨 , 圆或椭圆形浸润性硬结 , 表面可光滑、糜烂或溃疡;2例环状肉芽肿样损害;1例马蹄状损害;皮损分布于冠状沟21例 , 龟头14例 , 包皮13例 , 阴囊11例 , 尿道口2例 , 大小阴唇17例 , 处女膜环5例 , 后联合9例 , 宫颈2例 , 肛周4例 , 口唇2例 。单发84例 , 偶见多发 。伴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43例 , 伴双侧肿大21例 , 肿大淋巴结群中多有一较大者 , 其余呈卫星状分布于周围 , 为无痛性 , 软骨样硬度 。
2.二期梅毒:224例 , 占56.28% , 男101例 , 女123例 , 男女比例1∶1.22 , 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前驱症状 , 也未发现内脏损害 。其中无硬下疳病史35例占15.63% 。本皮损复杂多样 , 主要有:①掌跖脱屑性红斑108例 , 表现为对称性圆形黄豆大淡红色斑疹 , 边缘有高起的鳞屑 。②玫瑰糠疹样27例 。③色素沉着斑6例 。④痤疮样丘疹脓疱4例 。⑤丘疹鳞屑4例 。⑥扁平湿疣46例 , 分布于外阴和肛周 , 外观复杂多样 , 可表现为疣状、伞状、菜花样等 , 表面湿润 , 可有灰白色薄膜覆盖 , 也可因摩擦、白带等刺激形成糜烂、溃疡 , 表面渗出 , 产生恶臭 , 其大小如黄豆至鹌鹑蛋大小 。⑦结节状2例 , 表现为黄豆大小发亮的红色结节 。⑧银屑病样2例 。⑨头皮虫蚀状脱发斑37例 。⑩花斑癣样4例 。b11手足癣样4例 , 表现为掌跖部角化和鳞屑 , 尤如手足癣的鳞屑角化型 。同时有两种以上皮损者12例 , 除个别有轻度瘙痒外 , 其余病例均无自觉症状 。
3.早期潜伏梅毒:78例 , 占19.6% , 男36例 , 女42例 , 男∶女为1∶1.67 , 多于婚检或因性伴、配偶确诊而检查发现 。
三、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检测rpr及tpha均阳性 。随访170例 , 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每月复查1次 , 半年后每季复查1次 , 一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至2年 。
四、治疗
采用普鲁卡因青霉素40~80万u/d一次肌注 , 总量1200~1600万u , 治疗头两天配合赛庚啶、泼尼松口服;青霉素过敏者 , 给予口服红霉素0.5日4次;15~30天为一个疗程 。对发生血清反应复发的患者采用总量双倍法再行治疗 。结果:398例患者经驱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消失 , 100%达到临床痊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