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疗效分析

一、病例和方法
1.分析对象: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6.10±11.40岁;其中早期潜伏梅毒6例,二期梅毒44例 。对照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36.34±9.68岁;其中早期潜伏梅毒2例,二期梅毒21例 。

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疗效分析

文章插图
2.治疗方案:治疗组:头孢三嗪0.25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10天,首次加肌肉注射地 塞米松5mg 。对照组: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10天,首次加 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 。
3.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在原皮损处残留浅表瘢痕或色素沉着斑,3个月内快速梅毒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 。血清学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 消失,rpr每2~3个月检查一次,连续3次阴性 。未愈:梅毒性损害尚未完全消失,rpr滴度不降甚至上升 。
二、结果
【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疗效分析】 1.临床结果:治疗组50例,临床治愈49例,治愈率98.0%,其中9例梅毒性损害消退后留有 色素沉着斑,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后消退,1例梅毒性脱发治疗后80天头发基本长齐;1例包皮肿胀尚未完全消退,视为未愈,改用其它疗法 。对照组23例,临床治愈18例,治愈率 78.3%,其中6例梅毒性损害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斑;1例腋窝淋巴结肿大3个月尚未消退,rpr滴度不降,1例包皮肿胀尚未消退,3例梅毒性丘疹及斑块不能完全消退,视为未愈,改用其它疗法 。
2.血清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进行一年以上血清学随访 。治疗组50例,rpr转阴46 例,平均转阴时间145.41±63.35天,其中90天内转阴6例,91~180天内转阴31例,181~ 270天内转阴6例,271天以上转阴3例 。对照组23例,rpr转阴16例,平均转阴时间189.43± 85.45天,其中90天内转阴2例,91~180天内转阴6例,181~270天内转阴4例,271天以上转阴4例 。
三、讨论
头孢三嗪为广谱半合成第三代头孢菌素,半衰期长,对β内酰胺酶稳定,组织穿透能力强,对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均有效[3] 。头孢三嗪半衰期达8个小时,经肌肉注射后,约1个小时血浆浓度即达高峰,以后稳定下降,维持血浆有效浓度可达24 个小时,从而保证了每天给药一次的有效性 。我们根据rakel治疗方案[ ht6 [4],以普鲁卡因青霉素g为对照,治疗早期梅毒 。结果表明,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疗效不亚于普鲁卡因青霉素g 。
我们在用头孢三嗪治疗梅毒的过程中,个别患者在空腹肌注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建议空腹时不宜给药;个别患者会出现瘙痒性红丘疹,用抗组胺药即可控制,不影响治疗;尚未 发现因头孢三嗪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