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传梅毒八例

一、临床资料
男7例 , 女1例 。入院时年龄<1天3例 , <3天2例 , 3~11天3例 。生后即有临床表现者7例 , 无 明显临床表现者1例 。早产儿3例 , 小于胎龄儿4例 。有皮肤症状者6例:表现为暗红色的斑疹 、丘疹者4例 , 其直径多数<1.0cm , 边界清楚 , 同时伴疱疹者3例 , 仅表现为疱疹者1例 , 疱疹直径自0.5~1.0cm不等 , 内含少量混浊液体 , 基底有黄白色豆渣样物质 , 皮损以四肢末端和颜面为多 , 躯干较少;足底皮肤较红、较硬、有光泽者1例 。上述皮疹治疗1~2天后均 呈脱屑样改变 , 1周左右退尽 , 不留瘢痕 。伴口周放射状皲裂者1例 , 1例仅表现为全身性脱屑样改变 。有粘膜症状者4例:表现为口、鼻、眼粘膜充血 , 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其它表现有:肝肿大者4例 , 自肋下3.0~6.0cm不等;脾肿大者3例 , 自肋下1.5~3.5cm不等  , 质均中等;左侧上下肢呈假性瘫痪者1例 。

胎传梅毒八例

文章插图
二、实验室检查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试验阳性者8例 , 快速梅毒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试验滴度1∶8者 2例 , 1∶64者2例 , 定性试验阳性者3例 , 1例阴性者未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定性阳性 。6例患儿母亲tpha阳性 , rpr滴度1∶16~1∶32者4例 , 2例定性试验阳性 , 另2例产前已确诊为梅毒 。7例行长骨x线摄片检查 , 5例有骨膜增生和(或)骨质破坏 。4例x线胸片示肺部小斑片浸润 。按日龄计白细胞增高者5例 , 贫血者1例 , 血小板减少者4例(40~97×109 /l) 。3例行外周血涂片 , 其中2例见5%~16%异常细胞 , 1例见9%幼稚细胞 。c反应蛋白增 高者7例(14.51~20.68mg/l) , alt增高者2例(48.5~74.2u/l) 。2例行脑脊液检查者中  , 1例蛋白增高(700mg/l) , 其中1例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 血液和尿液聚合酶链反应检 测cmv均阳性;1例合并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
三、治疗
8例均静脉滴注青霉素g水剂10~15万u*kg-1*d-1 , 疗程10天 。除1例因家属要求自动出院死亡外 , 7例皮肤和粘膜表现、假性瘫痪均消失 , 外周血象恢复正常 。
四、讨论
【胎传梅毒八例】 本文8例先天性梅毒 , 从发病时间说明均为宫内感染;8例以皮肤或粘膜损害、骨骼侵犯、肝 脾肿大为主要表现 , 多数伴血小板减少 , 母亲妊娠和(或)分娩异常 , 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ht6 [1] 。另外发现7例c反应蛋白增高 , 5例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 类似 细菌感染 。据报道先天性梅毒在出生时即有临床表现者仅占30%[2] , 易被误诊或漏诊 , 本文病例出生时即有皮肤或粘膜表现者6例 , 有2例至入院7天后才被确诊 , 其中1例经x线摄片提示有骨骼病变后才考虑为先天性梅毒 , 故认为有妊娠或分娩异常 , 尤出生时即有皮肤或粘膜损害、肝脾肿大、肢体活动障碍者 , 要高度警惕 , 仔细追问双亲性病史 , 尽早在皮肤、粘膜受累处查找螺旋体 , 并立即行血清学检查 。在梅毒患病率高的地区 , 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行rpr试验筛查 。由于患儿免疫功能降低 , 双亲又常合并其它性传播性疾病[3] , 因此先天性梅毒常合并其它疾病 , 本文1例合并cmv感染 , 1例合并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梅毒螺旋体目前对青霉素g仍十分敏感 , 本文存活7例中 , 随访2例于治疗4个月后rpr试验转为阴性 。先天性梅毒患儿要定期随访 , 作血清学跟踪检查 , 一旦有复发 , 要给予青霉素加倍剂量治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