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梦境心理学:经常梦到早已“故去”的父母,多半跟这三点有关

心理学|梦境心理学:经常梦到早已“故去”的父母,多半跟这三点有关
本文图片

01
有诗云:“为当梦是浮生事 , 为复浮生是梦中 。 ”
这梦境 , 其实就是空虚不实的事儿 。 而这空虚不实的人生 , 也许隐藏在梦境当中 。 那梦境和当下的人生 , 又有什么区别呢?
浮生若梦 , 你我不是这一刻在梦中 , 就是那一刻在梦里 , 反正兜兜转转 , 迷迷茫茫 , 也逃不过一个“梦”字 。
既然这“梦境”如此虚幻 , 那它所反映的一切 , 为什么就如此真实的呢?或许 , 真真假假 , 假假真真 , 让人分不清楚的 , 才是“梦” 。
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 , 这梦境会不会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呢?
百度百科有这么一个解释:梦是人的欲望的替代物 , 它是释放压抑的主要途径 , 以一种幻想的形式 , 体验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 。
当我们的欲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 可现实世界却无法实现的时候 , 那梦境这个世界 , 就出现了 , 而我们也能在其中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想法 。
也许 , 能够体验到梦 , 这本就是一种迷幻且满足的状态 。
心理学|梦境心理学:经常梦到早已“故去”的父母,多半跟这三点有关
本文图片

02
梦境 , 跟现实的一切息息相关 。
古时候 , 有这么一个故事 。
一位上京赴考的读书人 , 在中途梦到了自己故去的父亲 。 梦中的他还小 , 父亲显得特别高大壮实 , 这让读书人感受到了安全感 。
在这段背井离乡的日子里面 , 他所经历的 , 都是远离家人的痛楚 。 可他内心深处所希望的 , 就是金榜题名 , 未来可以衣锦还乡 , 让依旧艰难的母亲过上好日子 。
日有所思 , 夜有所梦 。 就是这个梦 , 让读书人感慨万分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为什么父亲就如此之早地离去呢?
后来 , 这个年轻人在考场上笔墨纵横 , 金榜题名 , 当然也就顺利地衣锦还乡了 。 等待他们家的 , 是幸福的生活 。 可是 , 他的父亲 , 早已看不到了 。
人生最大的遗憾 , 就是父母早已远去 , 而功名已成的自己 , 却不能跟他们分享属于自己的快乐 。 于是乎 , 梦中的相见 , 就成为了一种奢望 。
这位年轻人的梦境 , 其实很常见 。 只要人遇到了什么重大的事儿 , 那他在梦境中见到亲人 , 或者见到能够让自己感动的父母 , 那也是一种常态 。
正如心理学家所认为的一般:梦的出现 , 首先是服务于人的生理需要 , 这是自然进化给出的唯一答案 。
我们的生理有需求 , 心理也有需求 , 那我们对于现实的追求 , 也就在梦境中显露了出来 。
心理学|梦境心理学:经常梦到早已“故去”的父母,多半跟这三点有关
本文图片

03
梦 , 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心理研究专家郝滨先生认为:梦中会出现欲望、情绪等各种感受 , 虽然这些都是你的神经系统产生的 , 但并不能完全代表你 , 不能说梦中出现的需求就是你的本质所在 。
梦境中出现的各种感受 , 有一部分代表了真实的感受 , 还有一部分是虚幻的 。 可以说 , 这是既真实 , 又虚幻的存在 。
真实在于 , 你所梦到的一切人与事儿 , 大部分都是现实中存在的 。 既然存在 , 那欲望在构造梦境世界的时候 , 才有一个鲜活的模板 。
而虚幻在于 , 无论梦境发生了什么事儿 , 那都是假的 , 现实中依旧毫无变化 。 哪怕我们还记得梦境 , 那变化的 , 仅仅是我们的内心想法罢了 。
这 , 就让我想起了一个词 , 名为“心理安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