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波|李金波:妙手生辉,一 “剪” 传承

来源:《科学之友》202205期 · 传承
文:董茹
手艺人用偏执的心对抗时间 , 用精湛的手艺镌刻永恒 , 用生命灌注技艺 , 代代传承 , 只为留住乡土记忆 。 手艺人所传承的不仅是智慧、技艺和审美 , 更重要的是一代代先人们的生命情感 , 它让我们直接、真切和活生生地感知到古老而未泯的艺术灵魂 。 在高密剪纸传承人李金波的心里 , 剪纸艺术就是他一生所予以倾诉的情感寄托 , 也是他一生愿意传承守护的乡土记忆 。
李金波|李金波:妙手生辉,一 “剪” 传承
本文图片

剪纸是中华民族最普及的一种原生态民间艺术 , 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 , 各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民情、文化特色 ,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 。
线条流畅 , 简洁有弹力 , 灵动中不失刚劲;过剪留色如笔 , 有传统的韵味 , 却又不落伍 。 一把飞剪剪出五彩人生 , 一张宣纸绘就美丽世界 。 魔术师般的李金波 , 用剪纸带我们走进锦绣人间 。
李金波|李金波:妙手生辉,一 “剪” 传承
本文图片

高密剪纸第四代传承人李金波
耳濡目染习剪纸
“小剪子 , 剪头尖 , 百样故事都能剪;上剪神 , 下剪仙 , 开花容易剪花难……”
简单几折 , 咔嚓几剪 , 像变戏法一样 , 纸片再展开便是一朵团花、一只蝴蝶 。 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虫鱼 , 抑或是更难的图案 , 在李金波的手中都能剪成寓意丰富、妙趣横生、生动优美、令人陶醉的艺术形象 。
李金波是谁?他有着全国剪纸大赛“十大神剪”的荣誉称号 , 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密剪纸的传承人 。 他眼神明亮、牙齿洁白、皮肤细腻 , 脸上满是自信与愉悦 。
李金波|李金波:妙手生辉,一 “剪” 传承
本文图片

外婆算得上是村里的一位巧娘 , 虽然她不识字 , 但能剪会绣 , 深谙婚丧嫁娶的文化 。 过春节前 , 外婆总是剪出很多具有喜庆寓意的剪纸作品 , 拿到集市上去卖 , 以补贴家用 。 村里准备结婚的人家都找她剪制办喜事的剪花 , 如喜字、龙凤、鸳鸯等 , 村里有人去世也找她帮忙 。
耳濡目染 , 无论是手法还是剪法 , 自己都有受外婆的熏陶 。 外婆虽然去世多年 , 但是我脑海里还是会不时浮现出与外婆一起学习剪纸的情景 。 到现在我能在剪纸这个行业闯出一片天 , 也要感谢外婆的启蒙与教导 。 ”李金波说 。
李金波|李金波:妙手生辉,一 “剪” 传承
本文图片

李金波和他的剪纸作品《传统吉祥节日》
认师学艺苦练工
2004年 , 李金波结识了高密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范祚信 , 开始从事专业剪纸 , 并于2010年正式拜师 。
“剪纸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它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 无论是题材、技巧、创作 , 还是经济基础都缺一不可 , 家人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 入范老师门下以后 , 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勤学苦练 , 扎实技艺 。
在学艺期间 , 我经常拿着自己创作的作品向老师请教 , 比如黑白灰关系的处理、作品的构图、整幅作品的内容和寓意等 。 我向老师学习了很多关于喜俗和丧俗剪纸的应用与设计知识 , 拿丧俗用的鞋底花来说 , 去世的人有几个儿子 , 就剪几朵荷花花蕾;有几个女儿 , 就剪几朵盛开的荷花等 。 ”
李金波津津有味地说着 , “范老师还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 2004年10月 , 我参加了在湖南崀山举行的第19届学术交流年会 。 会议期间 , 我很荣幸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剪纸艺术家 , 我们互相交流剪纸艺术研究成果 , 互相切磋技艺 。 这对我日后的剪纸创作与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 也让我铆足了要在剪纸行业干出一番成绩的劲头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