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威:一个从业22年养老人的苦辣酸甜
姚威的办公室在天文台8楼 , 正对着盛夏绿阴中的光启公园 。 窗外是40℃的高温 , 阳光耀眼 , 室内一条长桌 , 几把椅子 , 角落里一张行军床 , 是全部配置 。 今年3月履新徐汇区养老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的他 , 是一位从业22年的养老人 。

文章图片
姚威受访者供图
从第一个岗位——福利院里的“收住” , 到后来徐汇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 , 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书记、院长 , 一路摸爬滚打 , 他形容这个职业:极其繁杂、压力极大、问责极多、褒奖极少、福报极大 。
在姚威看来 , 2020年和2022年两波疫情让养老人、养老机构从默默无闻一下子成为了社会热点 , 同时也成了“高危” , 但养老人的苦和难绝不是这四个月才有 , 他们承受的压力看不见摸不着 , 因此很难被“同理” , 而更多更复杂的社会情绪和认知主宰着每个人的判断与评价 。 “这是一份工作 , 但是一份需要更多情怀和爱心才能坚持与支撑的工作 , 我们不一定完美 , 但一定做到问心无愧 。 ”与其说是告白 , 不如说是一句勇敢的承诺 。
在上海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的500家机构中 , 姚威此前供职的“二福院”曾获得全市第一 , 而徐汇区已连续数年总分排名全市第一 。 这波疫情中 , 徐汇区社会福利院、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两家公建公营机构无一例老人感染 , 这背后养老人不为人知的努力或许正是姚威的底气所在 。 “倾听那些听得见弱势群体呻吟的人的微弱声音 , 看见那些看得见弱势群体表情的人的朴实表情 , 期望这种‘看见’能化为真正的‘改善’!”

文章图片
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他的口述实录:
我是2001年“二福院”开张时进入这个体系的 , 30岁不到 , 一点不晓得养老是啥 。 还记得去“二福院”应聘 , 面试官、也是后来我的第一位领导问我 , 如果下班走出门口 , 正好看到一辆“120”进来 , 你会怎么做 。 我说返回工作岗位 , 和司机沟通 , 把老人送下来 , 可能的话陪去医院 。 完全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思考方式 , 很宽泛 , 很空洞 , 很不可操作 , 但表明了一个态度 , 我的态度是好的 , 我是随叫随到的 , 我是不计较的 。 我们这个行业就要求我们是这种态度 。
它始终是一个待命状态 , 不可能把边界划得很清楚 , 因为老人的状况是不可控的 , 他什么时候有需求 , 什么时候出问题了 , 是以他为中心 , 小到我们一家机构 , 小到一个具体岗位 , 他的服务原点都在老人身上 。 所有老人在养老领域的每一个共同点 , 我们会有一个团队 。 比如说心理支持、社会活动、身体康复 , 饮食等等 , 各种团队对应老人的需求 , 他发出信号 , 我们会接收 , 我们也会主动去发现他的需求 。
你说酸甜苦辣这个东西 , 它是互相交织的 。 每个阶段的苦不一样 。 我刚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 , 那时的苦是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 , 半夜三更会忽然来电话 , 那时候我还在做“收住” , 对老人家庭情况相对熟悉 。 民间有句话叫“八十不留夜” , 它会发生不可预知的状况 。 机构里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超过85岁 , 意外发生的频率可想而知 , 我就在这些意外发生后的第一类联系人里面 。 突发状况 , 老人的诉求、家属的诉求 , 随时扑过来 。
比如说送120 , 打电话给家属 , 半夜三更没人接很正常 , 但120要找家属 , 医院要找家属 , 时间就是生命 。 没有家属的认可 , 直接把老人送医院行不行?行 , 但会有很多问题 。 如果经过抢救老人回来了 , 家属可能会感到庆幸 , 表示感谢 , 但如果没有抢救回来 , 家属可能会说为什么没通知到他们 , 没有让他们见到老人最后一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中秋节的传说是:三个男人抢一个女人但她却爱上另一个女人
- 果然寻亲|寻子14年后,郑家迎来第一个团圆中秋
- 芈月传:秦国娘娘们下线瞬间,哪一个才是你心目中的意难平?
- 100秒转移165个幼儿 园长:“老师都会像妈妈一样保护他们”|谢谢你,每一个你
- 女人对丈夫称呼十大变迁:最后一个惊呆你
- 宋朝皇帝一个奇葩规律,平均每隔三代就断子绝孙,这是奇葩规律?
- 谢谢你,每一个你|通宵达旦抢运蔬菜 保供工作人员:小伙伴们很给力,谢谢你们
- 一个真敢要,一个真敢交!家委会收8万班费,要不要每个老师分几万?
- 90后开始整顿校园了,学校让做中秋节灯笼,成品一个比一个离谱
- 讨厌一个人,不需要翻脸,这样处理才有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