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读书】万章篇上:《孟子》讲读之十三(2022.9.14)( 五 )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 , 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 ”“然则舜有天下也 , 孰与之?”曰:“天与之 。 ”“天与之者 , 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 , 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 , 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 , 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 , 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 , 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 。 昔者 , 尧荐舜于天 , 而天受之;暴之于民 , 而民受之;故曰 , 天不言 , 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 ”
万章问道:“尧把天下交给舜 , 有这么回事吗?”孟子答道:“不;天子不能够把天下交给他人 。 ”万章又问:“那么 , 舜领有天下 , 是谁交给的呢?”答道:“天交给的 。 ”又问道:“天交给的 , 是反复叮嘱告诫后交给他的吗?”答道:“不是;天不说话 , 拿行动和事迹来表示罢了 。 ”问道:“拿行动和事迹来表示 , 是怎样的呢?”答道:“天子能把人推荐给天 , 却不能让天把天下交给他;〔正如〕诸侯能把人推荐给天子 , 却不能让天子把诸侯之位交给他;大夫能把人推荐给诸侯 , 却不能让诸侯把大夫之位交给他 。 从前 , 尧将舜推荐给天 , 天接受了;公开介绍他给百姓 , 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 , 天不说话 , 拿行动和事迹来表示罢了 。 ”
曰:“敢问荐之于天 , 而天受之;暴之于民 , 而民受之 , 如何?”曰:“使之主祭 , 而百神享之 , 是天受之;使之主事 , 而事治 , 百姓安之 , 是民受之也 。 天与之 , 人与之 , 故曰 ,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 非人之所能为也 , 天也 。 尧崩 , 三年之丧毕 , 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 天下诸侯朝觐者 , 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 , 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 , 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 , 故曰 , 天也 。 夫然后之中国 , 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 , 逼尧之子 , 是篡也 , 非天与也 。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 , 天听自我民听 。 ’此之谓也 。 ”
问道:“我大胆地问 , 把他推荐给天 , 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百姓 , 百姓也接受了 , 是怎样的呢?”答道:“叫他主持祭祀 , 所有神明都来享用 , 这便是天接受了;叫他主持政务 , 工作井井有条 , 百姓都感到安适 , 这便是百姓接受了 。 天交给他 , 百姓交给他 , 所以说 , 天子不能够拿天下交给人 。 舜辅佐尧二十八年 , 这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做到的 , 而是天意 。 尧逝世了 , 三年之丧完毕 , 舜〔为了要使尧的儿子能够继承天下 , 〕自己便躲避尧的儿子而到南河的南边去 。 可是 , 天下诸侯朝见天子的 , 不到尧的儿子那里 , 却到舜那里;打官司的 , 也不到尧的儿子那里 , 却到舜那里;民歌手们 , 也不歌颂尧的儿子 , 而歌颂舜 。 所以说 , 这是天意 。 那样 , 舜才回到首都 , 坐了朝廷 。 而如果自己居住在尧的宫室 , 逼迫尧的儿子〔让位给自己〕 , 这是篡夺 , 不是天授了 。 《太誓》说过:‘百姓看到的 , 天也就看到;百姓听到的 , 天也就听到 。 ’正是这个意思 。 ”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 , 不传于贤 , 而传于子 。 ’有诸?”孟子曰:“否 , 不然也;天与贤 , 则与贤;天与子 , 则与子 。 昔者 , 舜荐禹于天 , 十有七年 , 舜崩 , 三年之丧毕 , 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 天下之民从之 , 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 禹荐益于天 , 七年 , 禹崩 , 三年之丧毕 , 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 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 , 曰 , ‘吾君之子也’ 。 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 , 曰 , ‘吾君之子也’ 。 丹朱之不肖 , 舜之子亦不肖 。 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 , 历年多 , 施泽于民久 。 启贤 , 能敬承继禹之道 。 益之相禹也 , 历年少 , 施泽于民未久 。 舜、禹、益相去久远 , 其子之贤不肖 , 皆天也 , 非人之所能为也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