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远:当下教育模式存在三种割裂,不突破教育底层思维,就会治标不治本

本文共6150字 , 阅读约需12分钟
本文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看点什么才是通向未来的教育?在考察了多所国内外的学校后 , 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 , 群岛教育创变者社区创始人顾远认为 , 当下教育正存在着三种割裂 。 除非改变教育的底层思维 , 否则即便是借助高科技 , 我们也不能弥合裂缝、打破教育原有的桎梏 。
文丨Luna编丨Lulu
我们总说 , 要为孩子选择好的教育 。 可是 , 怎样的教育才算是“好”?
板书变成了投影 , 再到现在的电子屏;磁带、广播变成了CD , 再到现在网络一搜就有的海量学习资源;从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 , 再到加入小组讨论、PBL探究……
科技、资源获取、课堂设计 , 都在不断产生新的变化 , 让学习条件变得比以前更好 。 但是 , 如果没有突破教育思维上的一些桎梏 , 那么即便有了更高级的“形” , 可能也没有把握其中的“神” 。
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群岛教育创变者社区创始人顾远 , 在多年的教育观察和思考中发现 , 教育要实现真正的质变 , 就要改变教育的范式 , 也就是我们头脑中对“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设想 。
顾远:当下教育模式存在三种割裂,不突破教育底层思维,就会治标不治本
文章图片
在新书《教育3.0》中 , 他提出了“教育3.0”的图景 。 在这个教育进化的过程中 , 属于“教育1.0”的范式是必然也必须要打破的 。
教育1.0的模式下 , 学习者就像被动的信息接收器 , 而教师则是全知全能的输出者 。 其中暗含的逻辑包括“教育等于学校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传递学科知识”、“教育唯一正确的方式是作为知识权威的教师的灌输 , 以及学生大量的反复训练”、“教育唯一正确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化的考试” 。
而教育2.0则是当下很多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采用的形态 , 比如PBL、探究式学习、STEAM教育模式等 。 这个时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沟通、联结、合作、探究知识的结构 , 教师则像个交响乐团的指挥 。
到了教育3.0 , 教师更像一个学习社群里的导游、导师或协作者 , 学习者自己就是学习网络的连接者、学习内容的创造者、学习体系的建构者 , 整个学习社区呈现出网状的结构 。
拿当下的教育模式来说 , 顾远认为 , 其中存在三种割裂:角色和全人的割裂;学习和成长的割裂;目标和手段的割裂 。
这三者也体现了“教育1.0”到“教育3.0”之间的差距 , 因而也对应了教育的三个进化方向:身心完整、目标进化、自我管理 。
“任何好的教育 , 不管基于怎样的教育理念、采用怎样的教学形式、使用怎样的教育产品 , 都必须做到两点:帮助学习者明了自己为什么学习 , 并帮助他们学会学习 。 ”
顾远:当下教育模式存在三种割裂,不突破教育底层思维,就会治标不治本
文章图片
顾远
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
群岛教育创变者社区创始人
在与顾远的深谈中 , 外滩君也从三个割裂与进化 , 由浅入深地感受到了“教育3.0”可以怎样从愿景变为现实 。
将师生从身份标签里解放 ,
是全人教育的底层逻辑
先来谈谈当下教育中的第一个割裂 , 也就是角色和全人的割裂 。
一方面 , 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家长开始选择和实践全人教育 。 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 而不是仅仅是学习机器 , 或者知识容器 , 确实是教育上的重要反思 。
但另一方面 , “老师”“学生”等等的标签 , 却又在无形中阻碍真正的全人教育 。
一位德国校长曾问过顾远这样一个问题:“回忆你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 , 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老师走进教室 , 和全班同学说:‘同学们 , 我今天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 情绪不是很好 , 大家能不能给我五分钟让我调整一下?’”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