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精神内耗的时代,谁“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二 )


本文图片

比如 , 爱上与你不是同一世界的人 , 也能打开你的视角 , 带领你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 。
如果只有经济条件上的契合 , 缺少情感上的亲密 , 短期看来好像能过日子就行 , 但是长期关系和婚姻是日复一日的相处 。
两个人感情好会让很多事情容易1% , 让很多选择和行为的建设性增加1% , 而我们都知道1.01的365次方等于37.78 。
这就是为什么excel打分表格看似理性 , 其实反而是脱离客观现实的 。
视觉志|精神内耗的时代,谁“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本文图片

现在年轻人更在意经济上的匹配 , 也反映出大家生活比较辛苦 , 相对压力比较大 , 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去筛选爱情 。
当大城市的年轻人被房贷、工作等压力紧紧捆绑 , 爱情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就越来越小 。
我们表面上追求的是爱情 , 实际上做的却与爱情越来越不相关 。
这是经济、就业形势造成的困境 , 怪不得年轻人 。
视觉志|精神内耗的时代,谁“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本文图片

视觉志|精神内耗的时代,谁“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本文图片

视觉志|精神内耗的时代,谁“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本文图片

Steve:社交媒体有一种属性——极化 。 它会极端化人们的观点 , 因为只有极端的观点 , 才更容易被看见、激起讨论 。
谈到亲密关系 , 什么观点最犀利最极端?
显然是简单粗暴的分手、离婚 。
如果是线下 , 比如倾诉者是你的姐姐、侄女 , 你会看到婚姻充满复杂性 , 有许多艰辛牵绊在其中 。
你明白其中的难处 , 便不会得出非黑即白的结论 。
视觉志|精神内耗的时代,谁“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本文图片

隔着互联网 , 看客们体会不到当事人的情感和矛盾 , 很容易用霸气的“劝分”显得自己酷飒、洒脱 , 大家也习惯为这样的姿态鼓掌 。
【视觉志|精神内耗的时代,谁“杀”了年轻人的爱情?】事实上 , 如果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分手来解决的话 , 那它就一开始不会是个难解的问题 。
视觉志|精神内耗的时代,谁“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本文图片

视觉志|精神内耗的时代,谁“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本文图片

Steve:如果说谈恋爱的话 , 我觉得大学是最佳时间 , 因为亲密关系 , 也是一堂至关重要的课程 。
在亲密关系里 , 你能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需求 , 如何准确理解他人需求 , 如何沟通、维护关系 。
这些能力 , 在你步入社会以后 , 维系家庭、朋友、同事等关系时都极其重要 。
视觉志|精神内耗的时代,谁“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本文图片

但如果你说大学谈恋爱 , 通往的只有婚姻 , 那我不赞成 。
因为大学阶段 , 你还不够成熟 , 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
我的咨询案例里 , 很多伴侣是彼此的初恋 , 直接结婚生子 , 数年后发现过得不是想要的生活 , 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
所以我建议年轻人多谈恋爱 , 但不要着急结婚 , 等你看清自己、学会处理关系、各方面真正独立后 , 再考虑婚姻 。
视觉志|精神内耗的时代,谁“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