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到高质量陪伴?为什么我总像个充气妈妈( 二 )


我们都知道陪伴有一个高大上的形容词,叫“高质量陪伴”,但具体怎样陪才算“高质量”,却没有公式可供计算 。

怎么做到高质量陪伴?为什么我总像个充气妈妈

文章插图
我们都知道“爸爸妈妈,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作为父母,那种懊恼、后悔、迫不及待,也都是爱的流露,但许多时候就是无法突破那层隔膜,兜兜转转,又打回原形,回到往常糟糕的模式中 。
曾经在图书馆看到一位妈妈跟孩子读绘本故事的情景 。妈妈在这头认真逐字指读,神态语气中隐隐散发出恨铁不成钢的怨愤;而孩子在那头时不时扭动身躯,翻眼珠子,看得出精神上竭力配合执行,可身体上却不听使唤 。母子俩貌合神离,身体距离很近,心的距离却很远 。
无可否认,陪伴已经成为很多父母沉重而又纠结的负担 。陪吧,浪费时间,牺牲自我,还惹来一肚子火;不陪吧,千夫所指,良心上过不去,觉得对不起孩子 。
4.我的一位工作狂朋友,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很有限,他经常说他采用的是高质量陪伴,周围人都很佩服他 。但其实他偷偷跟我诉过苦,说虽然经常“标榜”高质量陪伴,但其实他在陪孩子时经常发脾气,有时还忍不住打孩子,感觉自己是一个“渣爸” 。
怎样才算高质量陪伴?有一些量化的标准,比如连续的专属时间,避免随意式互动,用心倾听,等等 。但是,高质量陪伴不是高要求陪伴,也不是100分的陪伴 。
如果我们很难把“高质量”和“高要求”、“100分”区分开来,我们最好稍微降低一下对陪伴的预期,先做到“合格的陪伴” 。
怎么做到高质量陪伴?为什么我总像个充气妈妈

文章插图
怎样才算“合格的陪伴”呢?
①削弱任务主义
陪伴孩子是不是一个任务?我想,很多父母都很难不把它看作一个任务来对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对小屁孩的那点事持之以恒地保有兴趣 。
但是,如果我们把陪伴孩子的任务高度上升到类似当下普遍存在的孩子完成功课任务的程度,那就大可不必 。把父母满足孩子陪伴的心理需求,演变为孩子配合父母完成陪伴的艰巨任务,无疑双方都将为此徒添负担 。
因此,尽量削弱陪伴中的任务主义,别把陪伴想得太过郑重其事,否则容易走过场,形式化 。
②状态>内容
科胡特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做什么更重要 。
父母在陪伴时呈现出来的状态,比他们陪伴时具体做了什么更重要 。孩子吸收到的,不仅是父母所做的事,更是父母做这件事时的情绪、态度以及营造的氛围 。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体验,陪不陪孩子,怎么个陪法,都会和孩子产生类似的矛盾 。这是因为,关系模式就在那,玩什么都是那个味道 。
所以,你是怀着内疚、逼迫、沉重的心情,还是带着随性、走心、轻松的状态去陪伴,比你陪孩子是玩高智商游戏还是低智商游戏,来得更重要 。
③别太严格
【怎么做到高质量陪伴?为什么我总像个充气妈妈】陪伴,不是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也不是父母实现自己预设的完美想象,而是一场平等的交流和愉悦的互动 。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位妈妈,看见孩子做出来的作品和别人家展示的大相径庭,就产生落差心理,从而否定孩子,否定自己 。
有一次,我和5岁的儿子玩游戏 。他选择了跳房子游戏,当时我心里一阵不屑,都有些嫌弃这个游戏太过幼稚,没什么难度 。但真正玩起来,孩子还是有些费劲 。有那么一瞬间我在心里怨恨他怎么这么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