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这位妈妈是因为玩手机的弊端而阻止孩子,实质上,她是基于羞愧:我的孩子没有符合正向社会评判标准,这种偏差是我导致的,我的教育失败了 。从而恼羞成怒,引发关系冲突 。
当多数人都唾弃某样东西时,我们也很容易丧失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 。就像开头提起的那位妈妈,在孩子没有功课负面评价且成绩尚可的情况下,仍对孩子玩手机的举动忧心忡忡 。这种忧虑多少包含着社会评价标准,而非对玩手机背后的深层利弊分析 。
很多父母为孩子玩手机而烦恼 。何尝不是呢?在我们内心,玩,意味着堕落,从而挫伤生而为人的道德优越感 。看见孩子玩手机,就等于看见自己道德上的堕落,暴露无遗 。我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孩子,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父母 。
3.灵活的父母,比手机更有趣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孩子在玩手机方面的一些变化 。她说,以前孩子玩手机都是自个儿坐定玩,而现在却整天“抓住”她绘声绘色地描述手机里面“发生”的奇趣事儿 。比如,孩子会跟她详细解释游戏的玩法,像足球解说员一样过瘾,又手舞足蹈地饰演手机里的“剧情”角色 。
文章插图
我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她想了想说,也许之前孩子玩手机时,她忙着其他事情,而现在,她经常就坐在孩子身边,什么也不做,之后孩子就抓住她说个不停了 。
听她这么说,我一下子也乐了 。
有一位父亲更逗 。他跟我说,5岁的儿子喜欢玩手机,家人非常反对,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家里能用的所有智能手机在孩子面前一字排开,任君选择,但要求孩子必须详细说出选择这台手机而不选择那台手机的理由,以及负责教爸爸玩手机 。儿子被他几番“折腾”后,表示自己不想玩手机了,并奉劝他也别玩那么多 。
可见,让孩子不玩手机的法子有很多种,又何止“没收”和“禁止”呢?像那位妈妈,其实也没做什么,只是单纯的陪伴,足以稀释孩子与手机链接的浓度 。又比如那位爸爸,用充分满足和积极关注,让孩子把玩手机的乐趣,跟人与人交往的乐趣关联起来,削弱了手机的乐趣占比 。
当然,“没收”和“禁止”这些方式也未尝不可,只是这些方式实施起来一般都夹杂着父母生硬、固化的情绪和态度 。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关于手机,只有“玩”和“不玩”两种选择;而父母对我,只有“爱”和“不爱”两种结果 。
文章插图
假若父母直直地只盯着手机看,孩子又怎能学会拐弯呢?何不转换一下角度想想:孩子为什么只和手机玩?我为何如此愤怒?我和孩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没有手机,我和孩子会是怎样的关系?
修通这些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解孩子、理解自己的过程 。有了这份理解,我们就会用更开放、更灵活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玩手机的行为,从而找到修复亲子关系的办法 。
相信,当父母对手机有更灵活的态度时,孩子绝不会死心塌地的只和手机玩 。
因为,这样的父母必然能够为孩子提供比玩手机更有意思的生活场景 。或者说,灵活的父母,比手机更有趣 。
文章插图
【手机是如何吞噬亲子关系手控制他人情绪的?】在封城的这段日子,我们好像都是抱着手机过的,那孩子呢?在这段日子你跟孩子如何相处的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消控员的工作内容 消控员做什么的
- 为什么你总是怕别人不高兴?
- 父母的正确,也许是孩子最噬心的毒药
- 是谁让“老好人”没了愤怒的能力
- 优秀的孩子不自由,自由的孩子不优秀
- 地铁站里痛哭的女生,人生里的苦是一柄利剑
- 隐瞒父母离异的现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不信任
- 难以取悦的婆婆,婆媳关系的本质是权力斗争
- 具俊晔 具俊晔头发是纹的,遗传了爸爸的秃头基因,纹上去就一劳永逸
- 妻子|毁三观!高调“正宫”竟然是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