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领导放在眼里的人,下场都很凄惨

有个段子说 ,
“乞丐乞讨的时候 , 都愿意说 , 行行好 。 而每天衣装革履 , 人模狗样地出入在各大写字楼 , 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打工人 , 也常常点头哈腰的对老板或领导说 , 行 , 行 , 好 。 ”
如此说来 , 理论上全天下的人 , 都是受制于人 , 都是有求于人 , 所以都是乞丐 。
无论是体制内的领导 , 还是体制外的老板 。 只要见到他们 , 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都会矮上几分 。 即使自己觉得自己是震山的虎、远谋的鹰、善战的狼 , 说不定在领导的眼里 , 你就是拖后的腿 , 害群的马 , 搅屎的棍 。 你自己觉得行不是真的行 , 领导觉得你行 , 才是真的行 。
不信你就看看年羹尧 , 你看看他怎么把自己从震山的虎作成害群的马 , 搅屎的棍 。
不把领导放在眼里的人,下场都很凄惨
文章图片
年羹尧的故事 , 大家想必都很清楚了 , 假期刚刚看完一本《年羹尧之死》的小书 , 对年羹尧如何作死的过程好好看了一下 , 感慨颇多啊 。
年羹尧最大的问题就在既弄不清领导的为人 , 又搞不懂领导的心思 , 还一味地自以为是 , 他不死才怪 。
年羹尧的领导是雍正皇帝 , 这位皇帝的为人怎样呢 , 用专家的话说 , 他就是典型的表演型领导 , 跟他关系最好的怡亲王允祥对他的性情十分了解 , 他深深知道 , 这位皇帝 , 无论是他的爱或恨 , 都出于至诚 , 可是雍正皇帝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性情反复 , 翻起脸比翻书还快 。 面对这样的皇帝 , 一定要加倍小心 ,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得罪了他 。 而且雍正皇帝有一个特点 , 那就是
“(雍正皇帝)希望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出来后 , 提议的大臣能谦虚低调 , 只称颂皇帝的圣德 , 而不是自我标榜 , 所谓“善则归君是也 。 ”(《年羹尧之死》88页)
不过 , 雍正皇帝并不是一个喜欢掩人功劳的人 。 对于大臣们的好人好事 , 他很愿意投桃报李 。 简而言之 , 他追求的是 , “你好 , 我好 , 大家好 。 ”(《年羹尧之死》88页)
领导既然有这个特点 , 手下的人就决不应该“沽名钓誉” , 所有的好事都应该归功于皇帝才是 , 你先谦虚低调 , 皇帝才好投桃报李 。 反过来 , 你要是做了一丢丢的好事 , 就嚷嚷地全天下人都知道了 , 你让皇帝的脸往哪里放 , 所以大臣们的自我标榜 , 自我宣扬 , 绝对是雍正皇帝的大忌 。 可是年羹尧这小子偏偏不信邪 , 自己率军出征青海 , 西藏 , 新疆 , 平定了那里的叛乱 , 他就到处宣传 , 弄得四海皆知 , 令皇帝极为恼火 。 他还不知道 。 表面上雍正皇帝对年羹尧还是青睐有加 , 但这个翻脸比翻书还快的皇帝心里已经对他起了杀机 。
不把领导放在眼里的人,下场都很凄惨
文章图片
更加刺激雍正皇帝的是年羹尧还不懂皇帝的心思 。 人人都知道雍正皇帝得位蹊跷 , 在九龙夺嫡之时 , 他还普普通通 , 没有多少人能注意他 , 随着康熙皇帝的突然死亡 , 雍正神奇的继位做了皇帝 。 很多人对他不服 , 特别是八阿哥廉亲王胤禩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团团伙伙 , 史称八王党 ,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三位皇子 , 即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四子胤禵 。 雍正对他们当然是恨之入骨 , 继位不久 , 就找机会把胤禟打发到青海的年羹尧处 , 让年羹尧代为看管 , 雍正的意图很明显 , 一方面把胤禟赶出京城 , 削弱胤禩在朝中的势力 , 另一方面让年羹尧严格监控并找出胤禟的不法之处 , 进而找借口干掉他 。 雍正的算盘打得极好 , 可是就在年羹尧这个地方出了问题 , 年羹尧并没有按照雍正的希望处处紧盯着胤禟 , 更没有随随便便的找胤禟的茬给皇帝打小报告 , 而是处处优待胤禟 , 对他优待有加 , 雍正三番五次的给他发密信 , 让他挑胤禟的毛病 , 找他的茬 , 可结果呢 , 年羹尧对这些密信 , 视若无睹 , 皇帝实在逼的急了 , 他才敷衍了几句 。 这可激怒了皇帝 , 要知道胤禟在他眼里是彻底的敌对反动势力 , 皇帝跟他势不两立 , 雍正绝对不能宽恕他 , 皇帝的心思在明显不过了 , 就是希望年羹尧能密切的监视 , 控制 , 最后罗织罪名来置胤禟于死地 。 然而 , 皇帝万万没想到的是年羹尧竟然和胤禟打的火热 , 年羹尧手握重兵 , 也是清朝高级别的官员 , 政治敏锐性竟然如此之差 , 实在是让人费解 。 他没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 , 早已经激怒了对他深深不满的雍正皇帝 , 此时的年羹尧无论在立多大的功劳 , 他已经不在受雍正的信任了 , 他被干掉 , 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