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抗抑郁|20年抗击抑郁症之路,我是这样一步步自救的。( 二 )


然后我又去了一家中医医院 , 内科的一位大夫也诊断我为阳痿 。 而第三位大夫 , 竟怀疑我的诸多症状可能是前列腺有毛病所致 , 就让我做了前列腺的检查 , 可毫无毛病 。 就这样 , 我折腾了一番 , 服了一些补肾的壮阳药 , 这阳痿倒是很快好了 , 可这焦虑不安的症状依然存在 。
最先正确诊断的“医生” , 竟是我自己
当时还是2000年前后 , 网络还没有普及 , 大多数人对“抑郁症”这个词很陌生 , 包括医生在内 , 不管是对抑郁症的诊断、认知还是科学治疗 , 都很欠缺 。
也许 , 毕竟自己还是一位识文断字的教书先生 , 有一天 , 联想到自己持续已久痛苦不安的症状 , 我的头脑中突然蹦出“抑郁症”三个字 , 难道是它?我马上查了查有关抑郁症的词条解释 , 对照自己的病症 , 我断定 , 自己一定患上了这种精神疾病!
然后 , 我马上去了当地最大的中心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 , 又去了精神卫生中心求医 , 这两次看的两位医生 , 都诊断我为抑郁症 。
真是没想到啊 , 最先诊断出自己患了抑郁症的“医生” , 竟然是我自己!
于是 , 我就开始吃两位医生分别给我开的两盒治疗抑郁症的药 , 但是 , 这几盒药的副作用都很大 , 我服药后感到头晕、口干 , 很难受 , 而医生也没提前告诉我这些 , 甚至也没告诉我需要服药多长时间 。
由于实在受不了这些药的副作用 , 吃完了四盒药之后 , 截止到现在20余年的时间里 , 我再也没有因为抑郁症进过医院、也再未吃过一粒药 。
自我患病并确诊为抑郁后 , 又过了两三年 , 我工作上的压力变轻了 , 病情有了一定的好转 , 此后 , 一直就是好好坏坏的情况 , 虽然病情反复、发作起来也很遭罪 , 但靠着自己的毅力倒也承受得了 , 自己也一直咬牙坚持正常工作、生活 。
现在想来 , 我的抑郁程度可能属于中度 , 或者接近中度 , 因为一开始没有科学系统的治疗 , 后来就转成了慢性抑郁症 , 所以 , 一直好好坏坏、反反复复的 。 我是一名典型的微笑抑郁症患者 , 除了我最亲近的两三个人知道我患有抑郁症 , 我身边的其他人 , 没人知道我的病情 。
我是不幸的 , 但又是幸运的
在我患病的1999年 , 正好是我的而立之年 , 从而立之年 , 再到不惑之年 , 现在 , 我不知不觉已过了知天命之年 。 回首自己漫漫20余年患病路 , 在我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时间 , 正是人生中发展自己、成就梦想的大好年华 , 可是 , 我却还要耗费若干精力去和疾病抗争 , 一次次受到抑郁症的折磨!每想到这一点 , 我就禁不住垂足顿胸、唏嘘感叹 。
如果我选择这样想 , 那我一定会觉得这一辈子可真是够不幸、够倒霉的 。 但作为一位抑郁症患者 , 我又觉得 , 在那个抑郁症医疗知识异常贫乏、大部分人还对抑郁症极为陌生的年代 , 我竟能很快自知患了抑郁症 , 虽然因为药物的副作用排斥了医院和药物的治疗 , 但我能够马上采取自救行动 ,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
在这里 , 我特别要提的是 , 2006年的暑假 , 我在当地的新华书店 , 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刘雪梅著的《走出抑郁》 , 一本是牧之和单鹏著的《你完全可以不忧郁》 , 这两本书对我来说真有点雪中送炭的感觉 。 很遗憾 , 当时我没有买这两本书 , 只是在书店捡要点做了笔记 。
特别是《走出抑郁》这本书 , 就算放到今天来看 , 我觉得它也是一本治疗方法很前卫、很全面、实操性极强的优秀专业书 。 这本书对于我全面认识抑郁症并科学地进行自救可以说作用巨大 。 正是靠着这本书的一些理念、方法 , 我早早知道了认知行为疗法等诸多抑郁症治疗方法 , 更可贵的是 , 正是通过这本书 , 我明确知道了抑郁症不可怕 , “抑郁是可治愈的 , 抑郁是可以战胜的 。 ”我开始认真地实施一些有效的自救方法 , 如行为疗法、娱乐疗法、运动疗法等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