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授权首发:张文宏的日常医学叙事( 三 )


那天一大早 , 我刚到静安工人体育场门口 , 张文宏电话来了 , 要我过来一点 , 在延平路等他 , 这样一拐弯 , 就可以直接往内环方向了 。 我就往前走了近百米 , 他的车到了 。 我上车 , 他已经将自己的双肩包挪到后座 。
这是个心思缜密的人 , 并且 , 很会为别人着想 。
3近距离与一个医生对话 , 被关照“你记牢我的话”
他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指挥部大楼里 , 有间单人宿舍 。 他从2020年2月间“入驻这里” , 前后共住了两个多月 。
这是一件小单间 , 类似标准客房 。 单人床 , 床头柜;边上多一张电动按摩椅 。 一张写字桌 , 一把椅子 。 张文宏进房 , 习惯将双肩包掼在桌上 , 立马拿出电脑、手机、连接线 。 上网 。
2020年7月29日 。 我和张文宏一起来到这里 。 按惯例 , 这天是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家会诊 , 我们早上从上海家中驱车出发 , 出门早了点 , 早到了 。 他带着我 , 驾车在方圆几里的“中心”兜了一圈 , 让我近距离看看这个上海新冠疫情治疗的“堡垒” 。 他慢慢开车 , 一边介绍——我先住在这里 , 后来换到那里 , 这里当初怎么怎么……车停在指挥部大楼前 。 便先到他的单人宿舍落脚 , 坐着歇了一下 。
“我在这里住了两个月 。 忘不了 。 那时候 , 经常半夜三更回来 。 上网 。 处理一些白天拖下来的微信短信回复之类 , 有时也会有一些简短的连线 。 全部事体处理完 , 大概也是半夜里了 。 冲个澡 , 睏觉 。 ”
简陋的卫生间 , 冲淋房 , 一次性洗漱洁具 。 全部是几个月前的样子 , 张文宏随时可以“入驻” 。 “每天有个阿姨会来帮忙打扫一下 。 不过 , 现在我不大住在这里 。 所以也不大来打扫了 。 有点乱 。 ”
离专家会诊大概还有二十来分钟的时间 。 他要抓紧忙一些事情 , 说 , 你自己坐一会儿 , 随便看看 。
张文宏适时地给了我一个时间 , 一个地点 , 让我可以一个人走到窗前 , 看外面绿色的树;忽然想到的是 , 几个月前 , 中国最冷的日子 , 上海最冷的日子 , 在武汉 , 在上海 。 阴晦的天气 , 街头空旷 , 救护车呼啸而过 。 所有人心存压力 , 可以感受到阴云密布 , 暗流涌动 。 那种肃杀之气 , 若隐若现 , 由远及近;多有悲壮 , 几近惨烈 。 身着防护服的白衣战士的身影 , 成为最生动的记忆 , 那些戴着口罩 , 上方露出的一双双眼睛 。 他们照亮生活 。 而此时 , 我的身后 , 就坐着一个白衣战士里最典型、也是最特别的一个 。 他正面对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 一个人咕咕嘟嘟 , 在说些什么 。 他就这样忙着做他的事情 。 你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 但你知道 , 他在忙跟外面每个人生命有关的事情 。
我就一直看着窗外 , 回想一个上海乃至全国抗疫的大背景下 , 初春 , 一段中国人艰涩的时光 , 晦暗 , 阴沉 。 便有一个医生的日常医学叙事 , 令国人看到希望 。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 ”我忽然想到美国老政客基辛格说中国人的这句话 , 禁不住热泪盈眶 。
阿拉好过去了 。 辰光差不多了 。 张文宏在唤我 。 一面收拾起自己的双肩包 。 我平复心情 , 说 , 外面的树 , 长得真好 。
他说:“当初的两个月 , 刚来的时候 , 是最冷的日子 , 开空调制热 , 到开春离开 。 现在已经是大热天了 。 空调开制冷了 。 原来窗外有这么好看的树 , 碧绿生青 。 ”
这房间里 , 还留有些吃的——方便面;各种瓶装、罐装的饮用水 。
侬带瓶水去 。 张文宏说 。 他会对几种饮用水作出评价——这种比较好 , 这种还可以 。 这个人行事细致 , 做什么都要说出个道道 , 事无巨细 , 给人以关照 , “喝水很重要的 。 我一直讲 , 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的 , 一是营养 , 也就是提高免疫力;再是喝的水要好 , 起码要干净 。 你记牢我的话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